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溫和的建議走進孩子心靈

教育專家陳鶴琴認為, 孩子幼小的心靈極易受到挫傷, 任何粗暴武斷的教育方式都是不合時宜的, 只有用溫和的方式, 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

為什麼教育孩子時最好要用溫和的建議呢?

首先, 溫和的建議能減緩孩子的心理壓力, 多數孩子都害怕批評, 這是一種潛在的心理負擔。 一旦受到了父母或老師的呵斥, 這種負擔便會轉化為“心理壓力”, 孩子會因為考慮到父母或教師將怎樣處置, 而變得焦慮不安, 精神緊張;同時, 自我保護的本能, 又會促使孩子作出“心理防禦”, 以至於在父母或教師面前不敢也不願道出真情。

Advertisiment

這時, 倘若父母能用和藹的態度、溫和的建議開導、說服, 孩子就會獲得心理上的寬慰。 緊張的神經會漸漸鬆弛, 情緒穩定了, 父母的說教也就容易接受了。

其次, 溫和的建議減弱乃至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常有這樣的孩子, 從小就受到父母過分嚴厲的斥責。 可以說他們是伴著訓斥聲長大的。 在這些孩子眼裡, 父母不可親近, 而且令人憎恨。 由於情緒的強烈對立, 所以對父母的要求, 往往一概拒絕。 有時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故意調皮搗蛋與父母對著幹。 可見, 嚴厲斥責只能使孩子的對立心理更趨激化。

溫和的建議, 心平氣和地就事論事, 會對孩子產生良性暗示, 願意接受父母的教海。 如長期堅持這樣做, 自然會消除逆反心理,

Advertisiment
而且自覺按照父母所講的道理去學習、生活和做人。

再則, 用溫和的建議與孩子談話, 可以縮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心理距離, 增進彼此的親密關係。 相反, 那些熱衷於保持父母的“尊嚴”, 對孩子聲色俱厲的訓斥, 往往會阻礙父母與子女之間心理的溝通和感情的交流。

總之, 用溫和的建議與孩子溝通, 比較合乎孩子的心理要求和特點, 它有助於促進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思想交流和感情的溝通, 從而使孩子尊重父母、信賴父母, 自覺自願地接受父母的批評和教育。

如果父母用命令的口吻告誡孩子, 孩子就會拒絕, 因為他們感到對你的讓步, 就意味著自己的軟弱和不自主。 經常聽到有些父母高聲亮嗓地吼孩子:“不要吵,

Advertisiment
不要亂喊亂叫!”斥責孩子“父母說話時別插嘴!”在這種情況下, 孩子往往也會態度強硬起來, 變得蠻不講理。

其實, 客氣地用溫和的語調徵求孩子的意見, 他們會樂意去實現你的願望。 如果你改換一下口吻, 表示重視孩子的意見, 友好地問:“你是怎樣想的?”或者說:“我想和你商量一下, 你說怎麼辦才好?”你就會看到孩子會很認真地考慮和關心你提出的問題。

強強是個聰明的孩子, 平時也很乖巧。 但有一次, 他跟父親到姑姑家去玩時, 卻發生了點不合諧的小“插曲”:

到了姑姑家後, 由於爸爸很長時間沒有見到姑姑了, 所以難免和姑姑聊得時間長了點。 本來強強和姑姑家的表弟玩得也很好。 可是快到吃飯的時候, 強強吵著要回家。

Advertisiment
爸爸正姑姑聊到興處, 也沒有心情理強強, 只是隨口說了句:“去!去!去!……”

沒想到強強一改往日的乖態, 躺在地上撒起潑來。 這還真讓爸爸下不來台, 爸爸掄起巴掌就在強強的臉上留下了紀念。 這下強強更不依了, 姑姑只好讓他們父子“打道回府”, 一頓好端端的相聚就這樣在不和諧的氣氛中收場了。

其實如果爸爸能和強強說得好一點, 或許就不會發生出現這種尷的局面。 這是爸爸“粗暴”的結果。

在現代小家庭中, 絕大多數都只有一個孩子, 他們享受著很優越的生活條件。 由於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因而在日常生活中過份的溺愛和嬌寵, 使這些孩子不同程度地滋生了任性、撒潑、好發脾氣的壞毛病。

對於這些不良行為,

Advertisiment
必須及時加以矯正, 以確保孩子的健康發展, 矯正孩子撒潑行為的根本措施是要徹底改變父母過份溺愛和遷就孩子的態度, 消除孩子以自我中心”意識或自己是“小太陽”的優越感。 假如孩子已經形成了撒潑習慣, 並且通過, 般的說服方法已不能見效時, 請不妨按下列辦法試一試:

1)不遷就撒潑的孩子

當孩子大哭大鬧、摔東西或躺在地上打滾時, 父母暫時不要理睬他, 也不要流露出遷就或憐憫之情, 更不要站在旁邊說賭氣話。 此時, 父母可以不動聲色地收拾一下孩子撤潑時可能碰壞的東西, 然後關上門離開, 讓其獨自去表演。

2)要注意教育的一致性

當孩子撒潑時, 切莫讓他人, 如爺爺奶奶去護著他, 更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責駡父母或拿出好東西給他。 不然,就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使他覺得自己有後盾,因為有了保護者,今後還可以故技重演,越演越烈。

3)不做孩子眼淚的俘虜

父母要有點“狠勁”,不能成為孩子淚水的俘虜,向孩子檢討求和:“是媽媽不好啊,爸爸不對啊,乖乖不要哭了……。”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此時的哭鬧撒潑具有鮮明的表演性。如果父母不理他,讓他去哭鬧,過不了一會兒,當他透過淚水發現屋裡無人時,他就會很快地停止表演。但是,如果父母馬上出現在他面前,或聽到附近有人活動、說話時,他往往又會很快地進入角色,重新哭鬧起來。

4)給孩子講講道理

當撒潑的氣氛淡化後,孩子停止了哭鬧。此時,父母可以給他講好孩子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的道理,使孩子感到父母還是喜歡自己,而是不喜歡自己撒潑。這樣,就可以防止孩子產生情感錯覺。

對於任性的孩子,父母只要認真地、飛持之以恆地按照上述辦法做,同時,還要不斷探索科學教養的新方法,使孩子反復體驗到自己的要求不是都能滿足的。那麼,會使孩子漸漸發展其克制心理,收斂自己的撒潑行為。

“未成曲調先有情”。教育孩子只有動之以情,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父母能夠用溫和的春光去照耀孩子的心,孩子就會在愉悅之中成長。

不然,就會強化孩子的不良行為,使他覺得自己有後盾,因為有了保護者,今後還可以故技重演,越演越烈。

3)不做孩子眼淚的俘虜

父母要有點“狠勁”,不能成為孩子淚水的俘虜,向孩子檢討求和:“是媽媽不好啊,爸爸不對啊,乖乖不要哭了……。”如果仔細觀察一下就不難發現,此時的哭鬧撒潑具有鮮明的表演性。如果父母不理他,讓他去哭鬧,過不了一會兒,當他透過淚水發現屋裡無人時,他就會很快地停止表演。但是,如果父母馬上出現在他面前,或聽到附近有人活動、說話時,他往往又會很快地進入角色,重新哭鬧起來。

4)給孩子講講道理

當撒潑的氣氛淡化後,孩子停止了哭鬧。此時,父母可以給他講好孩子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的道理,使孩子感到父母還是喜歡自己,而是不喜歡自己撒潑。這樣,就可以防止孩子產生情感錯覺。

對於任性的孩子,父母只要認真地、飛持之以恆地按照上述辦法做,同時,還要不斷探索科學教養的新方法,使孩子反復體驗到自己的要求不是都能滿足的。那麼,會使孩子漸漸發展其克制心理,收斂自己的撒潑行為。

“未成曲調先有情”。教育孩子只有動之以情,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當父母能夠用溫和的春光去照耀孩子的心,孩子就會在愉悅之中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