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紙來搭建寶寶的空間想像力

一張張平平的紙, 到了孩子們的手裡, 不到一個小時, 就變成了一件件立體的、充滿創意的雕塑作品!你也許會想:做這樣的紙雕塑, 是不是孩子需要有一定的美術基礎?其實不然, 走進曉佩老師的工作室, 跟孩子們一起上一堂紙雕塑課, 你就明白了。

讓紙立起來

“小朋友們, 你們見過雕塑嗎?”“見過!”

“在哪兒見過呀?”“公園裡!”“在社區裡!”

“那我們這個屋裡有沒有雕塑呢?”孩子們七嘴八舌:“有!”“沒有!”“再想想, 看看我們屋裡有什麼雕塑?”孩子們發現了:一個木雕的小人、他們以前做過的泥塑……

我們來看看, 雕塑都是什麼樣的呀?在老師的啟發下,

Advertisiment
孩子們邊想邊回答:“是立起來的!”“是各種形狀的!”“是有好多面的, 從這邊看和從那邊看都不一樣!”

好了, 孩子們大致瞭解了雕塑。 曉佩老師讓他們去挑一張自己喜歡的紙, 然後想辦法讓紙能夠立起來。

孩子們的小腦袋瓜開動起來了, 並拿著紙比劃著。 過了一會兒, 小朋友陸續舉起了手:“老師, 我的紙立起來了!”看看孩子們讓紙立起來的方式, 還真是各有各的招兒:有卷成圓筒的, 有折成三角的, 還有的就對折一下, 打開了支在桌面上。 不管用什麼方式, 只要讓紙能立起來, 孩子們就興奮不已。

讓立起來的紙變成想要的東西

第一步工作完成了, 曉佩老師又啟發他們:“現在桌上有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紙,

Advertisiment
有剪刀和雙面膠, 你們可以隨意用它們來做你們想做的東西!”

孩子們專注地投入了自己的創作當中, 每當自己豐富了一點兒內容, 就拿給老師“顯擺”, 曉佩老師也總是誇獎他們:“真漂亮, 想想看, 還能再往上添加些東西, 讓它更豐富一點兒?”就這樣, 孩子們邊做邊想, 剪、貼、折, 製作出來的作品大大出乎我們的意料:精緻的相框、漂亮的娃娃、大氣的太空梭……沒想到這些四五歲的孩子居然能做出這麼好的東西來!

讓孩子做紙雕塑有什麼好處?它和學美術有什麼關聯, 讓我們聽聽曉佩老師的介紹吧:

比折紙更隨意, 更符合孩子的特點。

大家都知道, 折紙能鍛煉孩子手指的靈活性, 培養孩子的耐心和觀察力。 但與折紙相比, 紙雕塑更適合於孩子,

Advertisiment
因為折紙的優點它都具備, 而它的其他優點折紙卻沒有。 因為折紙是有固定的模式的, 必須一步步嚴格地按照它的步驟走, 孩子只是機械地模仿。 它要求的精確度比較高, 年齡較小的孩子折起來有困難。 而紙雕塑沒有任何定勢, 隨意性很大, 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想像隨意發揮, 而且在做的過程中可以不斷變化, 不斷豐富, 比較適合孩子跳躍性強的性格特點。

能充分發揮孩子的空間想像力。

做紙雕塑沒有固定的模式, 沒有參照物, 只要孩子喜歡, 他做成什麼樣的都行。 孩子要做出他心目中的東西, 就要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想像力, 用立體的思維方式把心裡想的東西用紙表現出來, 就是把抽象的形具體化,

Advertisiment
而且這種具體化不是我們成人給他的, 是他自己去發現的。 這和繪畫不同, 它不是平面的, 要做成一樣東西, 要同時考慮到物體的6個面, 這就是在培養孩子的一種空間想像力。 而且, 孩子在做的過程中可以加入新的內容, 可以改變原來的想法, 這就讓紙雕塑自始至終都在孩子想像的過程中完成, 。 孩子4歲以後, 需要理解空間的概念, 所以, 在美術課裡安排一兩節紙雕塑和泥塑等課程, 能夠幫助孩子建立起空間知覺。

讓孩子在實踐中學會色彩的和諧搭配。

孩子們在製作過程中, 不光要將紙做成各種各樣的形狀, 還要考慮哪部分用什麼顏色, 哪些顏色的紙放在一起才漂亮?這其實就是美術課中色彩搭配知識的實際運用。

Advertisiment

TIPS:

何謂紙雕塑

紙雕塑是以紙為主要材料, 通過卷、折、疊、粘、剪等技法, 使原來平面的紙成為立體或半體的藝術。

做紙雕塑用的材料

做紙雕塑需要用各種顏色的彩紙, 剪刀, 雙面膠, 油畫棒或水彩筆。

紙雕塑的主體所用的紙要厚一些, 可用120克或160克的彩色紙, 裝飾部分可用薄一些的紙, 70克的即可。 這些紙都能在文化用品商店或小商品批發市場的文具櫃檯買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