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給孩子的交往畫圈嗎?

幼稚園的孩子, 除了老師, 就是和父母、家人在一起。 孩子沒有自己的獨立生活, 就沒有自己的獨立交往。 在孩子有限的交往裡, 父母的意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孩子是不會天然反感誰、討好誰的, 只要有人跟他玩, 他就很高興。 孩子沒有擇友意識, 父母可有擇友意識。 大多數父母都願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家庭條件好的, 穿著打扮光鮮的, 說話有禮貌的孩子玩;不願自己的孩子和那些大街上無人看管的, 穿著髒兮兮的, 粗話連篇的孩子玩。

父母用給孩子的交往畫圈嗎?孩子生活在單純的小圈子裡, 對孩子的成長就一定有利嗎?這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

Advertisiment

首先, 孩子有好壞之分嗎?在我看來, 每個地方都有相對好與不好的孩子。 有的孩子, 衣著不光鮮, 家庭境遇不好, 但孩子本人正直、善良、很有人情味;有的孩子, 衣著很光鮮, 家庭條件很好, 但孩子的脾氣很大, 說話很沖, 把家境不如他的人都不放眼裡。 你希望孩子跟前一個家貧的孩子玩, 還是跟後一個家富的孩子玩呢?我想, 有魄力、有自信的家長是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跟那個富家小孩在一起, 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跟那個貧家小孩在一起。 每個父母都想孩子學好, 不想孩子學壞――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在心裡, 父母不對“好”“壞”孩子有區分是不可能、不現實的。

接著, 我們要探討的是:“好”孩子就一定是討人喜歡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壞”孩子就一定是不討人喜歡的孩子嗎?如果是那樣, 為什麼不少孩子都願跟那些所謂的壞孩子玩, 而不願跟那些所謂的好孩子玩呢?孩子見著那些講“文明”的、“守規矩”的、“乖乖巧巧”的好孩子就躲開, 生怕父母也將自己變成他(或她)那樣的人, 這是為什麼呢?是父母的好壞標準有問題, 還是孩子的是非準則出現了問題?

在我看來, 是父母的好壞標準出現了問題。 孩子見著孩子, 不管對方家庭地位高低, 不管對方在幼稚園表現“好”“壞”, 不管對方說話是否“文明”, 不管對方動作是否“粗野”, 不管對方學沒學多少東西, 只要兩個(或幾個)孩子氣味相投、性情接近, 就會玩到一起。 父母是靠理性、世俗觀念在替孩子擇友,

Advertisiment
孩子則是靠本能、直覺在擇友――父母和孩子的擇友標準時常是不一致的。 那些淘氣的、調皮的、不按成人規矩說話行事的所謂壞孩子, 未必就是不討孩子喜歡的壞孩子;那些聽話的、守規矩的、討成人喜歡的所謂好孩子, 未必就是討孩子喜歡的好孩子。 孩子有自己的擇友標準, 自己選擇的朋友, 未必就不如父母替他選擇的;特別是在小時候, 孩子憑直覺看人, 父母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哪有不看走眼的道理?

天真無邪、沒有受過污染的孩子是不會看錯人的, 他們天生就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仗勢欺人、盛氣淩人、虛情假意的人, 不用父母教誨, 孩子本能地就會遠離這樣的人;心直口快, 率性而為, 敢作敢為,

Advertisiment
平等待人, 表裡如一的人, 孩子本能地就願與這樣的人待在一起。 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孩子手裡的, 我們不能受騙於假像, 誤解了自己的孩子, 也誤解了別人的孩子。

那麼, 是不是孩子跟“好”孩子就一定會學好, 跟“壞”孩子就一定會學壞?對於大孩子, 此話也許是可以肯定的, 但是, 對於小孩子, 就未必了。 首先, 對於小孩子, 是不能輕易斷定其是好是壞的。 淘氣、不聽話的孩子未必就是壞孩子;聽話、乖巧的孩子未必就是好孩子。 其次, 孩子跟“好”孩子也許能玩到一起, 也許就玩不到一起。 兩個“氣味”不投的孩子, 一個嫌一個髒, 一個嫌一個矯情, 生活習性不同, 價值觀念不同, 淘氣包跟所謂的好孩子待都待不到一起, 怎麼可能學好呢?再次,

Advertisiment
孩子跟“壞”孩子是否會學壞, 也是非常不確定的。 有的孩子, 在哪兒都是講吃穿、講排場、講物質享受, 你的孩子跟這樣的孩子在一起, 比吃穿、比享受, 不受影響似乎是不可能的。 有的孩子, 即使說話、做事野一點、粗一點、莽撞一點、淘氣一點, 但沒有整人、害人之心, 沒有貪人便宜之嫌, 沒有飛揚跋扈之氣, 你的孩子跟這樣的“壞”孩子在一起會學壞嗎?

最後, 我們要探討的是:用不用給孩子的交往畫圈?用不用讓孩子生活在單純的環境裡?在我看來, 不給孩子的交往畫圈是不可能的。 我們家長既不可能讓孩子去跟那些比闊鬥富的孩子玩, 也不可能讓孩子去跟那些欺負人、侮辱人、踐踏人的孩子玩, 更不可能讓孩子去跟那些詭計多端、心術不正的孩子玩。 雖然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孩子生活在比闊鬥富、寡廉鮮恥的家庭,能不受其影響,不打上其家庭的烙印嗎?讓孩子遠離這樣的人家,遠離這樣的孩子,就像讓孩子遠離傳染性病毒一樣。然而,給孩子畫圈,不讓孩子跟有毛病的孩子玩,也不現實。哪個孩子沒有一點毛病?自己的孩子就沒有一點毛病?如果把所有的有點毛病的孩子都排除在外,你的孩子還能找到一個可玩的孩子嗎?你的孩子就不會成為別人規避、遠離的對象嗎?孩子好到不能再好,也就不真實,不可信了。讓孩子跟普普通通,真真實實,有些缺點,有點毛病,但本質正直、善良的孩子一起玩,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生活是怎樣的,孩子的交往就是怎樣的。父母沒有讓孩子生活在單純的小圈子裡,孩子見多識廣,經驗豐富,長大了,獨立生活、獨立交往了,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會發怵,不會有不適的反應。

我們父母為孩子的交往畫圈,是為讓孩子免遭“傳染性病毒”的侵害。如果我們畫圈,不僅把“傳染病”畫在了圈外,而且把所有的“細菌”都畫在了圈外,我們的孩子在狹小的、純淨的、受人保護的環境裡長大,他能融入社會,經受社會大家庭的考驗和洗禮嗎?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孩子,大學畢業之後為什麼不能順利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就是因為他們以前的生活圈子太小、太窄了,根本不知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是怎樣的。為使我們的孩子具有強大的免疫力、抵抗力、競爭力、適應力,從小就應讓他們生活在現實的社會裡,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打交道,鍛煉他們與人相處的能力。孩子的生活圈子越大,能耐會越大,出息也會越大。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怎會長成“參天大樹”呢?

雖然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孩子生活在比闊鬥富、寡廉鮮恥的家庭,能不受其影響,不打上其家庭的烙印嗎?讓孩子遠離這樣的人家,遠離這樣的孩子,就像讓孩子遠離傳染性病毒一樣。然而,給孩子畫圈,不讓孩子跟有毛病的孩子玩,也不現實。哪個孩子沒有一點毛病?自己的孩子就沒有一點毛病?如果把所有的有點毛病的孩子都排除在外,你的孩子還能找到一個可玩的孩子嗎?你的孩子就不會成為別人規避、遠離的對象嗎?孩子好到不能再好,也就不真實,不可信了。讓孩子跟普普通通,真真實實,有些缺點,有點毛病,但本質正直、善良的孩子一起玩,是再合適不過的了。因為,生活是怎樣的,孩子的交往就是怎樣的。父母沒有讓孩子生活在單純的小圈子裡,孩子見多識廣,經驗豐富,長大了,獨立生活、獨立交往了,遇到什麼情況都不會發怵,不會有不適的反應。

我們父母為孩子的交往畫圈,是為讓孩子免遭“傳染性病毒”的侵害。如果我們畫圈,不僅把“傳染病”畫在了圈外,而且把所有的“細菌”都畫在了圈外,我們的孩子在狹小的、純淨的、受人保護的環境裡長大,他能融入社會,經受社會大家庭的考驗和洗禮嗎?那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的孩子,大學畢業之後為什麼不能順利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就是因為他們以前的生活圈子太小、太窄了,根本不知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社會是怎樣的。為使我們的孩子具有強大的免疫力、抵抗力、競爭力、適應力,從小就應讓他們生活在現實的社會裡,和形形色色的人接觸、打交道,鍛煉他們與人相處的能力。孩子的生活圈子越大,能耐會越大,出息也會越大。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孩子怎會長成“參天大樹”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