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 我和媽媽在客廳邊看電視邊聊天, 小言言在一邊玩。 我平時並不經常回家, 內心就對媽媽有些歉疚, 每次回家都是謝絕各種應酬, 只想多陪陪她, 媽媽自然是也很想和我多聊聊。 可是我們兩個聊天, 就沒有人陪小言言玩了(兄嫂因工作原因也不常在家)。 我們都知道, 小孩子常常是“不甘落寞”的, 何況小言言本就屬於那種天生好動的孩子, 只見她一會兒把電視的聲音看的很大, 一會兒又在我們周圍的沙發上跳來跳去, 並不時大聲叫。 顯然, 她很想把我們的注意力引到她身上, 最好是能跟她一起玩。
Advertisiment
媽媽就說:言言, 別吵!大人們說話呢。 言言聽完, 安靜了一下, 可沒一會兒又依然故我。 我想, 這大概是大多數家庭都遇到過的小“煩惱”, 媽媽這種方式肯定是不行的, 那麼, 怎麼辦呢?
後來, 當言言又叫喊的時候, 我就把食指放在嘴邊, 看著言言, 輕輕的說:“噓――。 ”大概是言言從來沒有看到過別人對她做這樣的動作, 一下子楞在哪裡, 隨後也把食指放在嘴邊, 對我們輕輕的說:“噓――。 ”樣子可愛至極, 我和媽媽相視而笑。
接下來, 我和媽媽繼續聊天, 小言言呢, 就在房間裡不停的轉換位置, 把小手放在嘴邊對我們“噓――”, 我也自然回之以“噓”。 好長一段時間內, 小傢伙樂此不疲, 再也沒有故意的跳鬧、喊叫或者開大電視的聲音。
事後, 我問自己, 當時的做法是最好的嗎?這很難說,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其實呢, 孩子說難帶也難帶, 說好帶也好帶。 因為, 對於孩子來講, 遊戲就是他的工作和生活, 有時候, 我們只需要選擇一種適合的遊戲或者改變一下遊戲規則。 在上面的事例中, 雖然我們大人有一種尋求安靜以便聊天的“私心”, 但客觀上卻是在和孩子玩一種“安靜提示”的遊戲。
“父母”這個角色, 對於我們有著諸多的要求, 實在不是一件輕鬆、隨意的事情, 尤其是在孩子很小的時候。 諸多要求中, 最要緊的是觀念的清晰、合理以及心態的恰當。 所謂觀念, 就是你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以及你想和孩子建立一種什麼樣的親子關係。 這與父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息息相關,
Advertisiment
再有, 就是教育的技術。 即遇到具體的問題能否有效處理的能力。 固然有很好的觀念和心態, 教育的技術也需要不斷地練習和反思才能不斷提高。
Advertisiment
前面講的事情發生在中秋前後, 到我春節回家探親再見到小言言的時候, 誰知, 她對我們做的第一個動作居然就是把手放在嘴邊, 輕輕的說:“噓――”。 文/孟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