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 許多給嬰幼兒設計的玩具, 都有叮叮咚咚高低起伏的旋律, 這種美妙的聲音讓幼兒不會輕易厭倦這個玩具, 而且, 在不知不覺中, 你會發現, 寶寶會開始哼著不成調的旋律了, 這表明他們源源不絕的學習能力已經被啟動了。
依成長發育選擇音樂類型
不同類型的音樂, 寶寶聽了會有不同的反應, 清脆或活潑的音樂格外能吸引他的注意, 而輕柔的音樂可讓寶寶安然入睡。 在寶寶出生5~6個月時, 如果給他聽音樂, 他已經會試著去尋找音源了。
那麼如何選擇樂曲作為啟發孩子的工具?怎樣依照寶寶成長發育的階段,
Advertisiment
0~1歲
1個月大有分辨不同頻率的能力。
3~4個月大開始會發出咕咕聲與有目地的聲音。
5個月大對旋律、內容不同的節奏, 能顯示其敏銳度。
6個月大能成功配對出特殊的音調。
半歲前
聲音:“聲音傳感”時期。
動作:重複性動作。
表情: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的反應, 比模仿更容易出現。
寶寶的感官尚未完全啟發, 因此音樂教育活動主要以“聽”為主, 這時選擇什麼樣的音樂, 或用哪種方式給孩子聽音樂, 家長就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曲風對比較明確選擇音樂時, 音樂元素的“高低”、“強弱”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
以嬰兒的喜好程度為先家長並非一定要為了培養寶寶的氣質而選擇古典音樂或者高雅音樂,
Advertisiment
音質和音量音響要清晰、純淨、好聽, 音量要適中、稍弱。
聽音樂的時長每次聽音樂時間以不超過15分鐘為宜。
配合孩子的生活放音樂可以分為起床、洗漱、吃飯、遊戲、睡眠, 依不同場合放不同類型的音樂。 如當寶寶情緒煩躁不安時, 可以放一些親切、活潑、有趣的音樂, 説明他穩定、調劑情緒;當寶寶玩得很興奮, 但已經到了睡覺時間時, 可以讓寶寶聽安靜、柔和的搖藍曲。
變換音樂的頻率不要太快配合孩子生活的音樂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