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用鬼故事嚇唬孩子好嗎_鬼故事嚇唬孩子的弊端

養生之道網導讀:

用鬼故事嚇唬孩子好嗎?當孩子調皮、不聽話的時候, 很多家長常常用故事中的鬼怪來嚇唬或是教育孩子。 用鬼故事嚇唬孩子好嗎?一起來瞭解一下吧!

Advertisiment

對於孩子的膽小行為, 父母要多表揚少批評, 這樣既鍛煉孩子的膽量, 又可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 父母學會多給孩子屬於自己的生活空間, 讓孩子接受鍛煉, 才會使孩子變得勇敢, 變得堅強, 逐漸成長為一個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孩子的心智、思想尚未成熟, 還不能區分想像與現實, 他們往往把想像與現實混同, 大人隨口說的小鬼之類的嚇唬小孩的話, 孩子會完全當成事實, 並在內心引起恐懼。

鬼故事在網上一搜一大把, 我們也或多或少的聽過一些, 不過有些家長用“鬼故事”嚇唬小孩子, 因為這樣小孩子就很聽話, 其實這樣是錯的, 你知道麼?

六歲的花花剛上小學一年級,

Advertisiment
最近老是喊肚子疼, 小便憋著出不來難受。 媽媽帶女兒去醫院檢查, 結果發現孩子得了急性腎炎。 醫生瞭解下來, 得病的原因竟然是花花在學校因為害怕不敢上廁所, 每次都硬憋著, 結果憋出了毛病。

花花生來就是個膽小的孩子, 最害怕聽鬼故事。 三歲時有次看“奧特曼”, 裡面出現的怪獸把花花嚇哭了, 以後好長一段時間都不敢看電視, 甚至看到電視機都害怕, 怕裡面會跑出怪獸來。 爸爸媽媽工作忙, 平時花花就由奶奶帶著。 奶奶身體不太好, 花花兩歲多的時候開始調皮, 有時不聽話做些奶奶不允許的事情。 奶奶喊著不要做, 可花花不聽, 於是奶奶就說, 孩子不聽話, 晚上小鬼會來抓去。 這招挺靈的, 每次奶奶只要一提小鬼,

Advertisiment
花花馬上就乖乖聽話了。 以後花花變得很乖, 可是也挺膽小, 特別怕黑暗, 連晚上睡覺也要開著燈, 在家裡上廁所也要大人陪著。

花花要上小學啦, 奶奶怕自己的孫女因為膽小被同學欺負, 專門調教孫女如何應付, 說是碰到凶的同學不要害怕, 可以向老師告狀;去廁所要與同學結伴, 還要小心地滑;看到陌生人不要答應, 小心壞人, 等等。 可是花花卻因此害怕起其他同學來啦。 進了小學後, 花花從不主動與同學打招呼, 下了課也不敢與同學玩, 同桌主動跟她說話, 她也只是低著頭小聲地應答。 她不敢約同學一起去廁所, 也不敢一個人去, 就只好經常憋著小便, 憋出病來啦。

在家長對孩子的管教中, 有的家長習慣用“壞人”“小鬼”之類的嚇唬兩三歲的小孩子,

Advertisiment
因為這樣便可以輕易讓小孩子聽話。 殊不知, 從保護孩子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 這種做法恰恰是對孩子幼小心靈的傷害。 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 由於心理發育尚不成熟的因素, 還不能區分想像與現實, 他們往往把想像與現實混同, 大人隨口說的“小鬼”之類的嚇唬小孩的話, 孩子會完全當成事實, 並在內心引起恐懼。 更嚴重的是, 此時的小孩子正處於自我意識的第一次覺醒時期, 他需要通過不斷的自我探索來建立自信, 發展出主動性, 從而獲得自我認同。 大人用恐嚇方式來教育孩子, 會讓孩子喪失自我, 變得自卑, 從而造成孩子膽小、退縮的個性, 影響孩子將來的發展。

所以說希望自己孩子將來有出息的家長,

Advertisiment
切忌用“鬼故事”嚇唬孩子, 因為你造成了對孩子的一種看不到的傷害。

造成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很多, 家長只有找到原因, 才能對症下藥。 可能的原因如下:

1、先天因素

父母性格內向, 不善與人交往, 孩子遺傳了他們的特點。 家長要瞭解自己孩子的個性, 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 同時儘量多給予孩子關心和愛, 鼓勵孩子與別人交往。 爸爸媽媽要做孩子的榜樣, 不要一遇事就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膽小怕事的情緒。

2、環境因素

現在大多數人都住在商品房, 一家一戶的封閉環境使孩子缺乏與同伴交往的生活空間, 造成孩子孤獨、膽怯的性格。

3、教育不當

當孩子哭鬧時, 家長經常用“鬼”、“妖怪”等來嚇唬孩子;也有些家長當孩子想出去玩時, 便用“外面有騙子,會把你騙走”等話語來打消孩子的念頭,使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還有的對孩子期望過高,一旦孩子做錯了事,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使孩子因怕失敗而退縮。有些孩子膽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長對子女過於關注,甚至溺愛,事無巨細都越俎代庖而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

4、切身的體驗

當孩子滿懷信心地在家長面前表現自己時,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喪氣;或者當孩子打過一次針後,切膚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醫院就會害怕……找到了原因之後,我們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對於家長,平時教育孩子除了要細心,更要耐心。當孩子哭鬧時,要多進行正面教育,不能嚇孩子。不能把孩子們當作“大人”,不能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應盡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啟發他玩出新花樣。如果家長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規定他在什麼地方玩,玩多長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當家長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時,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來嚇唬孩子。當孩子回家後,可以讓他講述玩的過程,然後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既鍛煉孩子的膽量,又可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條件允許,也可適當地讓孩子幫助買一些零碎的東西,或到鄰居家借東西,也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家長要適時地給他講人類如何不怕困難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養孩子社會化技能時,建議家長多為幼兒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當家長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時,更應該讓孩子經受各種鍛煉。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勇敢品質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輕微傷病的時候學會忍耐和面對;同伴間發生糾紛,自己去解決;培養和鼓勵他在人多的時候說話、表演;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等。

對於大多數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只有大膽放手讓孩子去做事,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鍛煉,才會使孩子變得勇敢,變得堅強,逐漸成長為一個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千萬不可用“鬼故事”嚇唬孩子。當孩子到3歲左右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叛逆期,這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有時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樣就會被認為是“不聽話”。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有時會用威嚇的方式,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有害無益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採用正確的方式是每一位元父母的責任。

便用“外面有騙子,會把你騙走”等話語來打消孩子的念頭,使孩子的心裡留下陰影;還有的對孩子期望過高,一旦孩子做錯了事,輕則訓斥重則打罵,使孩子因怕失敗而退縮。有些孩子膽小怕事,缺少勇敢精神,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家長對子女過於關注,甚至溺愛,事無巨細都越俎代庖而剝奪了孩子嘗試的機會。

4、切身的體驗

當孩子滿懷信心地在家長面前表現自己時,得到的不是表揚而是嘲笑、挖苦,使得孩子灰心喪氣;或者當孩子打過一次針後,切膚之痛使他下一次再到醫院就會害怕……找到了原因之後,我們就要注意教育的方法。對於家長,平時教育孩子除了要細心,更要耐心。當孩子哭鬧時,要多進行正面教育,不能嚇孩子。不能把孩子們當作“大人”,不能用過高的標準來要求他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父母應盡可能多陪陪孩子,和他一起玩,啟發他玩出新花樣。如果家長因事不能陪孩子玩,可在注意安全的前提下,規定他在什麼地方玩,玩多長時間。值得注意的是,當家長要阻止孩子外出玩耍時,切不可用可怕的故事來嚇唬孩子。當孩子回家後,可以讓他講述玩的過程,然後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表揚少批評,這樣既鍛煉孩子的膽量,又可培養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如條件允許,也可適當地讓孩子幫助買一些零碎的東西,或到鄰居家借東西,也是培養孩子勇敢精神的好方法。當孩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家長要適時地給他講人類如何不怕困難的通俗易懂的故事。

在培養孩子社會化技能時,建議家長多為幼兒創造與人交往的機會。當家長教給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時,更應該讓孩子經受各種鍛煉。對學齡前的幼兒來說,培養他們的勇敢品質主要指:在摔了跤或有了輕微傷病的時候學會忍耐和面對;同伴間發生糾紛,自己去解決;培養和鼓勵他在人多的時候說話、表演;積極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活動等。

對於大多數獨生子女的家庭來說,只有大膽放手讓孩子去做事,讓孩子在生活中接受鍛煉,才會使孩子變得勇敢,變得堅強,逐漸成長為一個富有勇敢精神的人。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千萬不可用“鬼故事”嚇唬孩子。當孩子到3歲左右會出現一個短暫的叛逆期,這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有時不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這樣就會被認為是“不聽話”。針對這樣的孩子,父母有時會用威嚇的方式,但這樣做的結果是有害無益的。在家庭教育方面,採用正確的方式是每一位元父母的責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