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由兒童“怯”畫畫引發的教育策略

現象1:“沒有範畫就不會畫了嗎?”

大1班的美術活動區顯得很冷清, 老師邀請早到的小朋友畫畫假期裡開心的事, “被”點到的孩子有點不情願地坐在畫桌旁, 遲遲不肯動手。 老師問其原因才知, “沒有範畫他們不會畫。 ”對於這些孩子來說, 畫畫是模仿學習、完成任務, 而不是創意表現、宣洩感情。

現象2:“老師, 我不會畫;哎, 又要畫畫了。 ”

集體教學活動課《畫畫我自己》, 當孩子們觀察講述過自己的外貌、服飾等特點後, 老師請孩子們開始作畫, 只聽見“老師我不會畫”, “哎, 又要畫畫了”, 諸多不協調的聲音從底下弱弱地響起。

Advertisiment
5-7歲的孩子正進入繪畫的圖式期, 是兒童繪畫最充滿活力的時期。 孩子對美術活動的厭倦情緒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教師在教學中都曾遇到過這兩種現象, 那是什麼影響著孩子在美術活動中自主性的發展?又是什麼讓孩子害怕繪畫?通過分析、瞭解、匯總、反思, 歸納了如下幾點原因:

① 範畫教學和灌輸式教授的方法扼殺了孩子的創造性, 使孩子在日積月累的活動中養成了模仿的習慣, 產生了依賴的心理。

② 成人不科學的評價標準對孩子的繪畫心理造成了負面影響。

③ 教師對幼兒美術心理的認識和關注度不夠, 產生了技能教授高於想像培養的教學誤區。

基於對以上成因的分析, 應從四個方面進行有效的支持性教育策略,

Advertisiment
來改變孩子的繪畫現狀, 使他們能愉快自主地參與繪畫活動。

一、營造一個豐富、和諧的心理氛圍

孩子在繪畫活動中的心理感受是非常重要的, 美好、積極的感受能激發孩子參與興趣和創作欲望, 所以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學習, 不斷接受新理念, 不斷分析孩子的個體特點來修整我們的教學方法。 真正從兒童本位的角度出發, 明確自己的身份, 支持孩子的自主發展和自主表現, 讓繪畫成為孩子講故事的一種方式, 消除孩子心理的抵觸。 其次, 我們要給孩子適宜的技術指導, 讓孩子內在的能量釋放出來, 讓他們的活動真正的“活”起來。

自主性繪畫指導方法就是要教給兒童一些繪畫所必需的本領, 如多種顏色、多種幾何圖形、多種實物圖形的認識等,

Advertisiment
採用一套節省智力資源的教法, 讓兒童容易掌握又可以舉一反三, 幫助孩子學會遷移、聯想等方法,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我們指導孩子繪畫不僅僅是學會怎樣對著範畫畫一隻貓, 畫一朵花。 第三, 我們要尊重兒童自身的自主性和畫法特點, 給他們足夠的自主空間, 讓“玩”成為他們活動的重心, 使他們在“學”的過程中建立起繪畫的自信。

二、創設一個充滿美術元素的藝術空間

“美術是以線條和色彩塑造形象的視覺藝術, 具有直觀性、可視性, 對幼兒有強烈的感染力。 ”可見, 要激發孩子走進藝術活動, 首先要刺激孩子的感官, 喚起他們主動觀察的興趣, 一個充滿藝術美的環境就是孩子最好的學習空間。

Advertisiment
我們可以將名家名畫融入環境佈置中, 或鑲入鏡框掛於牆壁, 或做成裝飾品懸掛於空中, 讓孩子時刻行走在藝術的殿堂中與大師對話;建立鑒寶區, 和孩子、家長一起搜集生活中有藝術元素的物品陳列在區角中, 分主題依次展示, 讓孩子感受藝術的多樣和奇特;豐富自然角的植物種類, 將自然移入活動室, 展示有特色的盆栽, 引導幼兒寫生等, 發現大自然中的美;圖書區的繪本也是引導幼兒感受藝術表現的一種資源, 現在的好多繪本不單是語言故事書, 更是一本帶有情節的繪畫本, 他們的表現方式很多樣, 有線描畫、布貼畫、水粉畫、彩色鉛筆畫、油畫、棒畫等, 在孩子閱讀故事時, 我們可以有目的地讓孩子觀察繪本中的美術作品,
Advertisiment
拓展孩子的藝術表現管道, 在日常的美術活動中, 根據孩子的知識、能力水準, 逐步增添美術工具, 來豐富孩子的美術表現方法。

三、建立一套動態、多元的評價標準

從“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作”兩個角度闡述了幼兒藝術領域的學習, 在它的論述中, 我們也充分感受到, 藝術活動應該從幼兒的興趣出發, 培養他們對美的感受, 培養他們發現美、欣賞美、創造性地表現美的能力, 應該尋求一條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教育途徑, 讓幼兒在藝術活動中體悟生命的價值。 由此可見, 興趣的培養是關鍵, 美的感受和表現是方向, 符合身心發展是中心, 所以我們要對不同能力的孩子建立不同的評價標準, 要多看到孩子畫中的創新點和情感點,要多關注活動中孩子的藝術品質和過程中的表現,不能簡單地用像與不像來評判,不要一味地追求技術的精湛和效果的完美。教師評價方案的設計要有針對性、要有助於促進兒童的主體性發展。

在實踐中,我為我班的孩子開闢了一塊“心情故事牆”,讓孩子將自己的心情故事畫下來,展示給同伴看,引發孩子們對作品的交流與感受,對交流積極的孩子我們會給予他獎勵。我們還修改了評星標準,除了教師評、同伴評還增加了自己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表述來爭取獎勵,在獎勵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獎”,就是鼓勵孩子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美術區增設了創意坊,讓孩子們嘗試多種作畫風格創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家長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的暗示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爭取家長的支持和家園達成教育一致非常重要,我們將我們的評價觀通過家長會告知家長,借助孩子的作品指導家長科學地賞析兒童畫,感受孩子繪畫技法之外的內心情感,知道當孩子樂意塗鴉時我們要多一些鼓勵和支持,共同創造一個能促進孩子發展的積極的心理環境。

四、制定一份全面、合理的活動計畫

計畫是活動展開的“綱”,全面合理的計畫能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在制定計劃和選擇教學內容時,我們首先要考慮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也就是要有針對性地在某一階段解決某一問題,孩子在發展,他的能力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在制定計劃時要統觀全域也要關注階段。其次,要尊重美術活動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就是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提供上要有梯度,要循序漸進。其二,要將美術內容有機地融合在課程主題活動中,以主題為背景體現出整合性和整體性,也就是要圍繞主題背景來設計安排活動內容,又能融入美術作為獨立領域課程的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孩子繪畫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最後,我們要考慮5-7歲孩子在美術活動中的天性和表現特點,要尊重孩子繪畫活動是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到意識的發展規律,要多引導孩子欣賞生活中的、藝術作品中的美來提高孩子自主發展的能力,也就是活動內容要增加欣賞的比重,多讓孩子感受美、體驗美,激發表現美的興趣,從而提高創作技巧和表現力。兒童美術的心理機制告訴我們,兒童的繪畫有著自主發展的能力,我們唯有尊重和信任孩子的這種能力,才能減少我們教學中的強制干預,讓孩子沿著自主的軌道前行。

要多看到孩子畫中的創新點和情感點,要多關注活動中孩子的藝術品質和過程中的表現,不能簡單地用像與不像來評判,不要一味地追求技術的精湛和效果的完美。教師評價方案的設計要有針對性、要有助於促進兒童的主體性發展。

在實踐中,我為我班的孩子開闢了一塊“心情故事牆”,讓孩子將自己的心情故事畫下來,展示給同伴看,引發孩子們對作品的交流與感受,對交流積極的孩子我們會給予他獎勵。我們還修改了評星標準,除了教師評、同伴評還增加了自己評,讓孩子通過自己的表述來爭取獎勵,在獎勵中有一個“與眾不同獎”,就是鼓勵孩子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美術區增設了創意坊,讓孩子們嘗試多種作畫風格創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和孩子生活在一起的時間很長,家長的態度和評價對孩子的暗示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爭取家長的支持和家園達成教育一致非常重要,我們將我們的評價觀通過家長會告知家長,借助孩子的作品指導家長科學地賞析兒童畫,感受孩子繪畫技法之外的內心情感,知道當孩子樂意塗鴉時我們要多一些鼓勵和支持,共同創造一個能促進孩子發展的積極的心理環境。

四、制定一份全面、合理的活動計畫

計畫是活動展開的“綱”,全面合理的計畫能讓我們的工作事半功倍。在制定計劃和選擇教學內容時,我們首先要考慮本班孩子的實際情況和發展需求,也就是要有針對性地在某一階段解決某一問題,孩子在發展,他的能力和需求也在不斷變化,所以在制定計劃時要統觀全域也要關注階段。其次,要尊重美術活動發展的客觀規律,也就是在美術知識與技能的提供上要有梯度,要循序漸進。其二,要將美術內容有機地融合在課程主題活動中,以主題為背景體現出整合性和整體性,也就是要圍繞主題背景來設計安排活動內容,又能融入美術作為獨立領域課程的自身發展的特點和孩子繪畫發展的階段性特點。

最後,我們要考慮5-7歲孩子在美術活動中的天性和表現特點,要尊重孩子繪畫活動是由無意識到有意識到意識的發展規律,要多引導孩子欣賞生活中的、藝術作品中的美來提高孩子自主發展的能力,也就是活動內容要增加欣賞的比重,多讓孩子感受美、體驗美,激發表現美的興趣,從而提高創作技巧和表現力。兒童美術的心理機制告訴我們,兒童的繪畫有著自主發展的能力,我們唯有尊重和信任孩子的這種能力,才能減少我們教學中的強制干預,讓孩子沿著自主的軌道前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