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否慣以賞罰形式對孩子的叫人行為進行引導呢?孩子叫人了, 就給些糖果, 賞堆零食;哄著孩子的人以“長輩”自居, 被未打招呼的孩子忽視, 就給扣個“沒禮貌”的大帽子;孩子不叫人, 自覺顏面掃地的家長則不分青紅皂白, 為顯威信就當眾斥責。
我們的孩子, 恐怕有相當一部分就是生活在被誤解又得不到尊重的環境之下。 難道, 這真是孩子的問題嗎?
就說說我自己女兒罷, 經過觀察, 我對於她時而肯叫人時而不肯叫人的表現。 做出以下分析。
叫人的情況
1與對方很熟悉, 很親密,
Advertisiment
2面對陌生人, 尤其是女性, 令點點下意識地徒升親切感便願意主動接近。 或對方首先表示出友好親昵時, 點點通常會報以同樣的禮節:
3再比如一些鄰居, 有的雖是年長者, 但和藹可親, 更不以長輩自居。 見面就主動和點點搭訕、閒聊。 繼而令她產生親密感與平等感。 對於這些人, 點點幾乎是遠遠看到就大聲叫了:
4在幼稚園時遇見部分非本班老師, 點點同樣會禮貌招呼。 經我觀察, 那些老師的共性是笑容可掬, 平易近人的。 個別不苟言笑的老師, 點點似乎是視而不見。 這方面, 沒准也講眼緣, 成人都還講究個緣分呢!
綜上所述, 我的總結是:成人面對孩子的態度不宜高高存上,
Advertisiment
不叫人的情況
1當點點身體不適, 心情欠佳的時候不會主動叫人;
2對某人存在抵觸或恐懼感;
3正玩在興頭上, 根本顧不得暫停一下與誰誰誰打招呼;
4純粹因為害羞、陌生感所致;
5沒有理由, 不想叫就是不想叫, 這是點點自己的解釋。 我把這理解為, 她不願屈服于成人的威嚴, 也不願凡事受人牽制!
綜上所述, 我的總結是:到了一定年齡, 孩子不願主動叫人, 通常是有客觀原因的, 家長絕不宜逼迫, 亦不能當眾訓斥確是源於內向害羞的個性, 則需耐心引導, 切莫操之過急家長就像一面鏡子,
Advertisiment
故此, 當孩子不願叫人時, 我們不妨用心觀察, 冷靜思考, 剖析原因, 對症下藥, 或是尊重人權, 順其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