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社會心理學家戈登堡博士在對若干名父親進行調查後, 得出結論, 他認為男人們做父親是由於以下某種或多種原因:
(1)為了向公眾表明他具有生育能力和男人氣質:生育孩子向人們提供了他有性能力、能使女人懷孕的明證。
(2)為了使父母高興:對於從小依賴父母的男性來說, 生育孩子也是為了讓自己的父母高興, 向他們表示他已經成熟、願意並有能力負起家庭的責任。 他在幻想著, 有朝一日他們有了自己的孫子, 他們將會多麼高興!
(3)改善自己的社會地位和社會形象:對於那些具有出人頭地的意識和努力提高自己經濟與社會地位、不滿現狀的男人來說,
Advertisiment
(4)向妻子證實他愛她, 並且感情專一:這也許是最普遍、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他要孩子為的是讓妻子幸福。 幫助她完成女人的天職一一他就是這樣認為的。 有許多這樣的情況, 一般來說, 直到婚姻關係破裂後, 男人才發現妻子原來對一個母親的責任感到惱火。 她把孩子當做負擔, 而不是快樂。 現代女性離婚後, 越來越多地同意放棄孩子。
(5)安全感:男人感到有了孩子可以使婚姻關係牢固。
Advertisiment
(6)幻想永生:要兒子往往是為了傳宗接代。 另外, 這是一種無可辯駁的明證, 說明歷史上曾有過某姓氏的人家, 子孫後代繁衍生息在潛意識中, 成了保證他永生的最好方式。
(7)養兒防老:這動機起源於一種迷信:有了孩子可以防止年邁時產生孤獨感。 也許甚至還有這樣一種希冀:有一天他老態龍鍾, 生活不能自理時, 孩子會來照料他。
(8)孩子可作為間接的攻擊對象:他可能會下意識地把孩子作為間接的攻擊對象, 把對妻子的怒氣發洩在孩子身上。 在這些情形中, 孩子們成了夫妻衝突或冷戰時的出氣筒。
Advertisiment
(9)解除自我仇視:如果哪個男人放縱行樂, 他會自責為自私、不成熟、下流無恥。 這種男人想通過做父親使自己回心轉意, 說明自己已改邪歸正, 是一個關心他人比關心自己為重的男子漢。
當父親的過程使他感到激動, 覺得這是人們心目中令人感到充實、滿足、快活的事情, 而且他的實際生活也允許他完全捲入進去。
戈登堡博士還認為許多男人(包括各種年齡的男人)想做父親的出發點都是錯誤的。 他說:“我認為在這個時代, 孩子並不一定就是促進家庭存在的必須條件, 對於男人來說,
Advertisiment
但實際上, 很少有男人在他們承擔起這種嚴肅的、艱難的責任前, 能夠像這位社會心理學家所期望的那樣成熟。 也許, 很多男人一輩子包沒有那麼成熟, 但無論如何, 他們總得做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