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突如其來的災禍把一切都摧毀了。 妻子感冒咳嗽, 打了幾針普通的抗生素, 竟然導致了“腎衰竭”。 他和他這個三口之家頓時陷入塌天的恐懼混亂。 每週兩次去醫院做昂貴而痛苦的血液透析,
Advertisiment
儘管妻子在遺書裡詳盡訴說了自己做出這個決定的心情和理由, 他還是被負罪感擊垮了。 他無法不想, 假如他更有錢或更有社會活動能力, 假如他更耐心體貼, 假如他在妻子身邊寸步不離……他摟著9歲的女兒, 揪著自己的頭髮大喊:“是我害了你媽, 都怪我呀!”
這一年他38歲, 頭髮卻白了一多半, 那張讀書人的儒雅面孔上皺紋叢生, 腰也有些佝僂了。
等悲痛稍稍平復, 他能比較清醒地判斷現實的時候,
Advertisiment
那一段, 熱心人介紹給他的“物件”人選不下20個, 其中有大齡未婚的, 也有離異的喪偶的, 多數是在介紹人家裡或公園一類場所草草率率“相看”上一面, 彼此的模樣都還沒看清楚就結束了。 很簡單, 他清貧, 他的事業前途不看好, 他“老相”, 他還有個女兒, 這在“婚姻市場”上都讓他大大失分。 他真正可說“接觸”過的, 有五六個。 這五六個, 起初都像有點“苗頭”, 最終無一成功。 他自己概括說, 毛病是出在雙方都“高不成低不就”。 但在旁觀者看, 最致命的原因還在他自身。 他是“書呆子”那一路人, 他的亡妻則非常溫婉細膩, 很有女人的情趣, 兩下正好互補。
再婚之事擱淺, 他轉而想, 人到中年, 把自已放棄了算了,
Advertisiment
事後他反思, 只怪他把對妻子的負疚都轉移到了女兒身上, 反倒誤了女兒。 他這個女兒智商極高, 學習跟玩兒似的。 到了花季歲月, 便有過剩的精力需要宣洩, 還有過多的物質欲望需要滿足。 女兒高一那年, 學會了“蹺課”, 和社會上遊蕩的男女青年交上了“朋友”。 等他發現真相, 女兒已走得太遠, 無法返回正途了。 他不願多提女兒的事。 筆者只聽說, 目前他女兒動輒數月不歸, 有熟人看到, 在外的她一身高檔服飾, 豪奢瀟灑得了不得。 一旦回來, 卻總是饑寒交迫的樣子, 第一件事就是去冰箱亂翻, 逮什麼往嘴裡塞什麼。 在家住上幾天, 整天蒙頭大睡, 海吃海喝, 仿佛休養生息, 然而又不辭而別。
他管教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