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 爸爸出門前會跟3歲兒子說:“現在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 要好好照顧媽媽。 ”在中國, 即便是面對已經成年的兒子, 爸爸們依然會說:“我不在家時, 記得聽媽媽的話。 ”有專家認為——
2009年, 上海市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發展研究所所長楊雄, 曾在上海5個區的十幾所中小學主持過一項“青少年發展狀況調查”, 調查對象是小學三年級到高中二年級的學生, 通過“身體狀況”、“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和“心理健康”5個維度來測量青少年發展狀況。 結果發現, 男生在這5個方面分別比女生高1.102分、低2.027分、低1.986分、低1.311分、高2.009分。
Advertisiment
是男孩變弱了嗎?亦或許這只是一種正常現象?
學者、教師們紛紛談了各自看法。 有人認為男孩變弱現象值得關注, 也有人認為對此大可不必大驚小怪。
[贊同觀點]
獨生子女時代縮小男女性別差異
“這表明, 男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生活水平顯著低于女生, 只有在身體狀況、心理健康水平上顯著高于女生。 ”針對自己做的調查結果, 昨天, 楊雄所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這種現象是家庭環境、教育體制和觀念變革等多種原因, 疊加后放大的結果。
“獨生子女時代的到來, 使家庭在撫養男孩、女孩時, 并沒有太大的性別差異。 因為只有一個女孩子, 所以女孩子也要當男孩子來養, 希望她優秀、希望她得到最好的教育。
Advertisiment
楊所長提到的這一觀點, 也得到了陳惠瑛老師的贊同。
“我曾做過一次試驗, 讓學生把一張空白試卷帶回家, 允許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尋找答案, 但試卷上不能留下痕跡, 第二天把空白試卷帶回學校后, 在課堂上完成。 ”陳老師試驗的結果是, 女生的試卷成績明顯好于男生, “這一方面說明男孩不夠用心, 對自己的事沒有責任感, 但另一方面也說明, 女生更適應目前的教育體制。
Advertisiment
備受呵護的環境難以獲得男子漢角色認知
對于楊雄所長的觀點, 浙江大學社會建設研究所副所長、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婦女保障研究所所長揭愛花也進行了補充。
“首先, 身為兒子和孫子的男孩, 很難在一種備受呵護的家庭環境中, 獲得關于男人、男子漢的角色認知。 在國外, 爸爸出門前會跟3歲的兒子說, ‘現在你是家里唯一的男人了, 要好好照顧媽媽’。 在中國, 即便是面對已經成年的兒子, 爸爸們依然會說, ‘我不在家時, 記得聽媽媽的話’。 ”
而對于女孩, 揭愛花則認為, 除了楊所長提到的原因, 當下社會中的婚姻家庭危機, 也使得父母特別是母親, 希望女兒以后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理想的生活,
Advertisiment
男女平等導致性別化教育混亂
揭教授同時認為, 幾十年來關于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認識誤區, 也是導致性別化教育混亂的一個原因。
“我們往往把男女平等解讀為男女一樣, 這種男女一樣, 一開始表現為女性男性化、女性中性化, 到后來慢慢演化為男性中性化, 直至男性的女性化, 日韓風又加劇了這一趨勢, 再加上所謂的多元化思潮, 導致我們的社會不再尊崇兩性的自然差異。 ”
“其次, 男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會成長為男子漢的, 這是一個漫長的社會化過程, 除了家庭以外, 最重要的性別社會化場所就是學校。 ”揭教授提到了一個例子,
Advertisiment
“這就是我們的教育, 學生連思考自己性別角色定位的時間都沒有, 男生們又怎么可能有明確的男子漢意識和表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