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微信上常常溝通的媽媽, 前幾天給我發來長長的一段話。 她心情不是太好, 因為她家的小男孩, 被幼稚園老師狠狠批評, 並且留下坐小板凳了。 不過, 這位元媽媽的處理方式很好。
她的留言, 下面我完整地分享出來:
我去接我兒子放學的時候, 就見他和另外一個小男孩一起坐在教室一側的琴凳上, 小嘴癟呀癟的, 沒敢哭出來。
班主任老師黑了一張臉, 看見我以及另外一個孩子的家長, 話匣子就打開了:“你們這倆孩子以前都挺乖啊, 這次實在是把我氣到了, 必須回家好好教育教育。 我說了課間的安排,
Advertisiment
我當時插了一句:“可能真沒聽到呢?”
可是老師沒聽見我的話。 她一定被氣壞了, 就跟我以前被我孩子氣到一樣。 我能理解, 所以, 索性聽老師說。 一直等到老師允許後, 我才牽著孩子的小手回家。 我沒批評他, 只在走出校門後, 停了下來, 蹲下問:“老師批評你了, 你心情不好?”
他一下子哭出來了。 我等了半天, 給他擦完眼淚鼻涕, 又問:“那你打算怎麼辦呢?”
他說:“我再也不跑了。 ”
我搖搖頭:“不對, 你喜歡跑呀, 該跑當然要跑、要跳。 只是下回當老師說不能做某件事的時候, 咱們需要遵守老師定的規矩。 ”
案例中, 媽媽當時對老師其實說了一句很重要的話:“他也許真的沒有聽見呢。 ”尤其當男孩們專注于某件事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男孩體內的荷爾蒙, 讓他們必須要通過更多肢體動作去釋放過剩的能量, 在釋放過程中, 他們同時獲得認知與自我力量的提升。 所以, 雄性激素和旺盛的精力, 原本是男孩們的優勢。 但在現實中,
Advertisiment
如果男孩們能夠表達自己, 他們最想對大人們說的是:我更喜歡去親身體驗、感受, 而不是聽你們說。 讓小男孩們專心地“聽”幾十分鐘別人的講話, 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相反, 推推搡搡、各種動作, 卻更符合他們的天性。 所以, 從這點來說, 現行的教育體制, 的確不那麼適合男孩。 進入學齡期後, 男孩們的問題似乎更多。 要減輕這方面的問題, 家有男孩的父母, 一方面不要過早送孩子入學, 另一方面, 需要在家庭教育中, 給孩子提供足夠的動手操作機會, 以及能調動孩子肢體動作的遊戲項目等。
再有一點, 當你的男孩被老師評判為“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話”的時候, 千萬別一腔怒火上來, 與老師站成統一戰線,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