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寶的“蛋蛋”問題無小事, 我們要及時發現問題, 及時解決。 母嬰專家指出留意孩子的“蛋蛋”有以下幾個時間節點:孩子出生, 一至兩歲, 至五六歲形成自我意識以前。 男寶的“蛋蛋”問題, 家長可採用以下三個方法自查:
三招自查男寶“蛋蛋”
1.手摸:
孩子生下來時應該確定雙側睾丸是否都在陰囊內, 給男寶沖涼時也可以留意摸一摸。 正常的睾丸質感均勻, 輕捏之下有一定的張力和彈性, 就像剝了皮的柳丁。 如果軟巴巴, 可能睾丸出現萎縮;如果硬繃繃, 可能有腫瘤存在。 另外, 兩側睾丸的質感、手感應該對稱、相同。
Advertisiment
2.眼看:
首先是看陰囊的發育情況。 陰囊是睾丸的“房子”, 房子太小也會影響睾丸發育。 其次看兩邊睾丸大小是否正常。 兩三歲的孩子睾丸正常情況下是鵪鶉蛋大小, 右側通常偏大, 兩側體積相差10%左右是正常的。 成年男性的睾丸一般雞蛋大, 假如過小, 可能生精能力較差;超過鴨蛋大也要小心——睾丸不是越大越好, 睾丸大意味腫瘤發生率較高。
3.燈照:
對於鞘膜積液引起的睾丸增大, 家長光用手摸未必能發現。 鄧軍洪介紹, 家長可以準備一個手電筒, 再拿張紙卷成紙筒, 手電筒放在男寶睾丸下照向睾丸方向, 紙筒一端在陰囊上方, 家長看進紙筒的另一端, 看向陰囊方向, 因為孩子的陰囊嫩、薄, 沒有色素沉著, 所以有鞘膜積液的孩子陰囊被手電筒照後往往是透光的。
Advertisiment
警惕兩大常見“蛋蛋”問題——隱睾和鞘膜積液
問題一:早產男嬰30%隱睾
在早產男嬰中, 隱睾的發病率高達30%, 而足月嬰兒的發病率為3%, 到了1歲時則為0.8%, 可以看出隨著年齡增長, 一部分隱睾病例可以無需處理就自行“歸位”。 這是因為男性睾丸在胚胎發育期時是處於腹腔內靠近腎臟的位置, 在胚胎發育過程中才會慢慢遷移到陰囊裡面。
如果期間出現激素、發育問題, 睾丸會停留在引帶中, 造成隱睾。 25%的隱睾停留在腹腔內, 最常見是在腹股溝, 占70%, 5%在陰囊上方。 腹腔內溫度高, 而生精細胞適宜溫度比體內溫度低1度左右。 假如長期處於高溫, 會導致生精細胞萎縮,
Advertisiment
因此, 每個新生男寶的家長, 都應該首先摸一摸孩子的陰囊, 是否兩顆“蛋蛋”都在。 如果新生兒摸不到, 或只摸到一側, 就應就診。 但因為有的隱睾可能隨著發育成熟而自愈, 一些情況可以先觀察, 有的男寶是因為“蛋蛋”會移動, 可上可下, 在哭鬧、活動時“縮”上去, 到1歲才從腹股溝慢慢固定到陰囊, 所以可以趁孩子入睡後再摸索。
但1歲以後如果睾丸尚未“落回”陰囊, 一般就無法自行歸位元, 需要儘早處理。 “隱睾如果拖到兩歲以後, 生精細胞就會出現不可逆的病理改變, 生精小管會萎縮、發生玻璃樣病變, 生不了精。 因此1歲時如果孩子依然有隱睾問題, 應在2歲前處理, 尤其是一直藏在腹腔內的情況。
Advertisiment
由於“蛋蛋”問題容易被忽略, 臨床發現有些患者到長大成人才發現雙側隱睾, 這種情況基本就沒有精子了。 即使生育功能已無法恢復, 還是應該立即進行手術, 原因是儘管無法降低癌變幾率, 但和藏在腹腔中相比, 睾丸在陰囊中如果出現癌變, 更加容易早發現。
問題二:鞘膜積液2歲仍進展
鞘膜積液是常見的導致男性睾丸增大的疾病, 可以發生在單側和雙側, 兒童、青少年多見, 發生率比隱睾更高, 足月嬰兒在6%左右。
這類病例一部分是由於圍繞睾丸的鞘膜腔閉合不完全, 腹腔內的液體進入腔內導致, 成為“交通性鞘膜積液”, 後天原因則往往是感染原因, 因為鞘膜壁層具有分泌功能, 在炎症刺激下分泌出液體,
Advertisiment
不過, 鞘膜積液同樣有自限性, 隨著發育, 鞘膜腔可能會自己閉合。 但兩歲左右如果還沒有閉合, 一般就不會自己長上了。 “如果睾丸增大沒有特別進展, 說明積液回輸的通路沒有堵上, 可以不處理。
但如果睾丸比較大, 說明比較鞘膜積液厲害, 會影響睾丸溫度的調節, 影響生精功能, 導致精子畸形率高、活動率較低。 特別是交通性鞘膜積液, 鞘膜腔和腹腔相連, 不做手術好不了。 另外, 睾丸太大, 也容易在活動中受傷, 手術主張在學齡前做。 ”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以上就是男寶的“蛋蛋”問題的介紹, 為了更好的保證寶寶的健康, 我們要注意以上的問題。 如果發現了男寶的“蛋蛋”問題, 要及時予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