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有人統計1000例男子不育的病因時發現, 因精索靜脈引起者高達39%。 精索靜脈曲張是指精索蔓狀靜(脈)叢擴張、伸長、迂曲而形成的陰囊血管性腫塊。 本病症多發生于青年。 發病率為15%, 大多數年齡在20~30歲之間。 臨床表現主要以陰囊區持續的牽拉、墜脹感和鈍性隱痛為主, 站立及行走時尤為明顯, 平臥休息後可減輕。 此外, 常伴有神經衰弱症狀, 並可引起陽痿、早洩、不育等。 但實際上真正有症狀表現的精索靜脈曲張病例不到35%。 以往認為精索靜脈曲張90%(有資料報導甚至可高達99%)發生於左側, 但經精索靜脈造影發現,
Advertisiment
許多學者認為, 精索靜脈曲張可影響睾丸的生精功能, 導致精子異常而引起不育。 精索靜脈曲張會破壞睾丸內血管的自然“冷卻”系統, 使睾丸的環境溫度增高0.6℃~0.8℃, 從而影響精子的生成;靜脈血的瘀滯, 影響了睾丸的血液迴圈, 使睾丸缺少必要的營養和氧氣供應, 導致二氧化碳在血液中蓄積, 引起血液內低氧和碳酸增多, 造成乳酸的蓄積, 干擾了睾丸的正常代謝, 影響了精子的生成;左側精索內靜脈逆流, 將腎上腺素和腎的毒性代謝產物.如兒茶酚胺及五羥色胺等物質在未解毒之前帶入睾丸導致精囊出現精子過少、形態異常、運動障礙等變化而引起不育。 所有罹患精索靜脈曲張的人是否都導致不育,
Advertisiment
本病根據臨證表現, 屬於中醫學“筋疝”、“筋瘤”範疇, 《靈樞·刺節真邪》篇記載:“莖垂者, 身中之機, 陰精之候, 津液之道也。 故飲食不節, 喜怒不時, 津液內溢, 乃下留於睾, 血道不通, 日大不休, 俯仰不便, 趨翔不能”, “有所疾前筋, 筋曲不得伸, 邪氣居其間而不反, 發於筋瘤。 中醫學認為, 肝腎不足, 外感寒濕, 氣滯血瘀, 筋脈失濡;或舉重擔物, 長途跋涉, 筋脈受傷, 肝絡瘀滯;濕熱下注, 絡脈失和, 皆可形成本病。 精索靜脈曲張引起的不育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