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套疊發病率占嬰幼兒腸梗阻的首位。 一般來說, 寶寶腸套疊有“4多”的特點。
特點1:多見於嬰幼兒, 尤其是4~10個月的嬰兒容易發生。
特點2:多見於冬春季節。
特點3:多見於肥胖健壯的嬰幼兒。
特點4:多見於男孩, 男女比例為3:1。
寶寶腸套疊的4個主要病因
病因1:嬰幼兒腹直肌不發達, 腸道的活動度又比較多, 因此腸道不如成人穩定。
病因2:嬰幼兒添加輔食後, 食物性質改變, 使腸蠕動規律發生了變化, 容易出現腸道蠕動的功能紊亂。
病因3:嬰幼兒消化功能尚不健全, 容易受環境、氣候的影響而導致腸道蠕動不規律。
Advertisiment
病因4:嬰幼兒的上呼吸道或胃腸道感染, 常合併腸系膜淋巴結的腫大, 也可能影響腸管的正常蠕動。
此外, 嬰幼兒腸壁或腸腔內器質性病變, 如腸息肉、腫瘤等, 也會牽帶腸壁為起點的腸套疊。 有時腸蛔蟲症、痙攣性腸梗阻等, 也是發病因素之一。
寶寶腸套疊的4種症狀
腸套疊既然是腸梗阻的一種, 也就具有腸梗阻的4大共性――“脹、痛、吐、閉”(腹脹、腹痛、嘔吐和不排便、排氣)。 從家長觀察的角度看症狀, 有以下4種:
症狀1:腹痛。 由於小兒不會申述腹痛, 故表現為突然陣發性哭鬧、屈腿和面色蒼白。 間隔期間仍可遊戲或入睡。 反復發作後, 患兒精神漸差, 個別較小的病兒以面色蒼白開始, 伴有精神萎靡、嗜睡。 特別在痢疾季節,
Advertisiment
症狀2:嘔吐。 發作後不久就會發生嘔吐, 初有乳汁、乳塊或食物殘渣, 以後帶有膽汁, 晚期可吐糞便樣液體。
症狀3:血便。 開始時可有1~2次正常大便, 以後則為血便或果醬樣大便。 一般典型病例多於發病後4~12個小時出現, 但也有一部分嬰兒在來醫院時尚未便血, 僅在肛門指檢時, 手套上染有血跡。
症狀4:腹部腫物。 腹部腫物的部位依套入點和套入程度而定。 由於患兒多肥胖健壯, 檢查時多不合作, 因此要等排便入睡後進行。 家長用手可以在臍部或右下腹部觸及“臘腸樣”腫物。
濤濤得以成功救治的4點經驗
經驗1:選對醫院。 由於腸套疊是寶寶的多發疾病, 屬於急腹症, 所以要去兒科急診就醫。
經驗2:抓緊時間。 寶寶發生腸套疊後的24小時內可以稱做“黃金時間”,
Advertisiment
經驗3:配合救治。 常見不典型病例, 更需要一些輔助診斷手段説明確診;救治有時需要接受X線, 灌腸法救治也有一定的痛苦或不適, 家長一定要權衡利弊, 配合救治。
經驗4:加強護理。 灌腸法重定後, 有的寶寶需要禁食一段時間, 有的寶寶需要靜脈補液;寶寶開始進食也要循序漸進。 因此, 家長要遵從醫囑, 加強護理。 寶寶一次復位成功後, 可能不會一勞永逸, 約有10%的寶寶會再次發病。 為了使寶寶腸套疊的發病不會成為習慣, 家長要仔細分析寶寶的病因, 避免病因的影響, 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