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孕期的時候遭遇牙周病應該怎麼辦

那麼哪些牙周病最喜歡“光顧”孕婦?孕婦又該如何避免孕期遭遇牙周病?

牙齦病

牙齦病

懷孕本身並不會引起牙齦炎, 但由於懷孕期間, 動情激素及助孕酮增加, 促使牙齦中微小血管叢擴張、扭曲及迴圈滯留, 使牙齦對機械刺激較為敏感。 這種荷爾蒙的增加, 會破壞牙齦肥大細胞, 放出組織胺及溶蛋白酶等, 使牙齦對外來刺激的反應更激烈。

但是一些輕微刺激的存在(如只有少數的牙菌斑)在未懷孕前都不會引起不適的症狀, 因此患有牙齦病的孕婦會在懷孕後出現嚴重的牙齦發炎、腫脹現象。

Advertisiment
通常在懷孕末期第二到第三個月時, 牙齦炎開始加重, 在懷孕第八個月前, 變得更加嚴重。 有些翻版的病例, 還會出現一些分散的瘤塊, 稱之為懷孕腫瘤。

牙周炎

牙周炎是指未完全長出的牙齒, 其牙齒周圍的牙根發炎。

由於人類的進化及從小飲食習慣的改變, 現代人的下頜骨較之古代人類而言已經變小了, 因此很晚才長出來的第三大臼齒常常會被“埋沒”或者部分長出。 無法“冒頭”的牙齒部分被覆蓋在牙肉之下, 這時在牙冠和牙肉之間就會存在空隙, 這個空隙往往會演變成“垃圾場”, 滯留著許多食物殘渣, 容易使細菌滋生。

時間一久, 這塊牙肉(牙齦瓣)就出現急性、慢性等發炎現象, 有時還會有脹液形成。 由於牙肉腫脹,

Advertisiment
上面牙齒很容易咬到這塊肉, 越咬越腫, 越腫越容易咬到, 發炎越厲害。 如此周而復始, 愈演愈烈, 發炎便會向後擴散到耳部、喉部及口底。 更為嚴重的病人常會有全身毒性並發病, 如發燒如全身倦怠等。

由於病人不能咬合, 細菌滋生導致滿口臭味。 這種痛苦加諸于病人, 尤其是生理、心理急劇變化的孕婦, 常常會令人無法忍受。 更不幸的是, 這種牙齒萌出作怪的時間最常發生在20-35歲之間, 因此孕婦常常會成為牙周炎“光顧”的對象。

蛀牙

有一種說法, 說女性懷孕就會壞牙。 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 懷孕並不是導致壞牙的原因, 女性在孕期容易壞牙是由於女性在懷孕後在生理和飲食習慣上都有所變化, 常常會疏忽, 容易疲倦,

Advertisiment
懷孕早期可能還會有劇烈的嘔吐現象。 有些孕婦一刷牙就嘔吐, 因此很容易停止或荒廢刷牙。 孕婦嘔吐後, 胃酸還滯留在口中, 容易腐蝕牙齒。 此外, 孕婦還喜歡吃酸性食物, 致使唾液PH值改變, 長期以往, 就容易造成蛀牙。

孕期蛀牙

有牙周病女性治癒後再懷孕

專家指出, 由於在懷孕前三個月胎兒發育容易受到藥物影響導致畸形, 因此在這個時期孕婦都應該避免使用藥物。 但是一般的口腔手術, 手術前後都必須服用治療藥劑。 如果在孕早期, 孕婦出現牙周病, 那麼長時間刺激的口腔手術, 很容易導致流產的發生。 因此, 女性懷孕之前, 應到醫院進行牙周檢查, 患有牙周炎等牙病的女性, 應徹底治癒後再懷孕。

預防牙周病的發生,

Advertisiment
不管是備孕女性還是孕婦都要堅持每日早晚正確刷牙, 加強口腔衛生。 孕婦應選擇合理的牙刷, 刷頭要小, 牙刷毛軟而平齊。 刷牙的重點應該放在牙齦附近的牙面和挨著牙縫的牙面, 注意牙齒的內側面和尾牙的後面。 同時要注意, 不要長期使用同一種牙膏, 應時常更換。

小編總結:牙齒也是容易生病的地方, 尤其是孕期的孕婦更要注意牙齒的健康了, 要定時去做牙齒的檢查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