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現
新年到了, 張阿姨要來看小強的媽媽和小強。 張阿姨給小強帶來了一輛漂亮的四驅車。 “哇, 四驅玩具車!”小強興奮地在地板上玩起了小車。
“小強, 喜歡麼?”張阿姨問。
“喜歡!”小強一副愛不釋手的樣子。
“這是阿姨專門買來送給你的。 ”張阿姨說。
小強立即抬起頭, 看了看媽媽, 然後把車塞回張阿姨的手裡:“我不要, 不能要的。 ”然後, 把頭移開, 轉身趴在媽媽腿上, 把頭埋進媽媽懷裡。 無論張阿姨怎樣勸說, 小強硬是不要, 一個勁兒的往後躲。 張阿姨尷尬地拿著車, 不知所措。
這時, 媽媽該怎麼做呢?請看這3位媽媽的做法。
Advertisiment
媽媽A——對張阿姨說:“小強已經有好多玩具了, 不能再給他玩具了。 ”然後摸摸小強的頭, “小強的小車已經夠多了, 不能隨便要玩具了是吧。 好寶寶, 謝謝阿姨。 ”媽媽B-推了推小強, 說:“小強, 大方點, 張阿姨送你的東西, 你就拿著, 別扭扭捏捏的。 ”媽媽c-摸摸小強的頭:“小強, 張阿姨送小車給你, 是因為她特別喜歡你。 如果你真的喜歡她送給你的小車, 就告訴張阿姨你喜歡, 謝謝阿姨, 然後收下來, 好好保護這個禮物。 這樣做, 你自己開心, 張阿姨也高興。 張阿姨是媽媽的好朋友, 不是陌生人。 媽媽的好朋友送的禮物可以要, 但陌生人的禮物就不能隨便要。 小強好好想想, 願不願意收下這個禮物, 然後自己跟張阿姨說, 好嗎?”
專家點評
媽媽A-事實上誘導孩子拒絕任何禮物。
Advertisiment
媽媽B-可能會讓孩子立即收下別人的禮物, 但孩子並不明白為什麼要接受, 什麼情況下可以接受禮物。 長此以往, 孩子會形成這樣的處世原則:只要媽媽同意, 就可以接受。 但失去了獨立判斷事物、作出決定的能力。
媽媽c-首先給了孩子接納他人禮物的社會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