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得不到表揚而感到失落時

最近, 4歲的洲洲從幼稚園回到家後經常耷著腦袋, 一副無精打采的樣子。 媽媽感到奇怪, 問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洲洲告訴媽媽:“老師不像原來那樣表揚我, 她經常表揚別的小朋友。 ”原來這樣!洲洲一向聰明伶俐, 活潑好學, 深得老師們的喜愛。 “經常被老師表揚的孩子, 內心總是渴望一直得到老師的讚揚。 ”媽媽心裡這樣想。

正當媽媽準備勸慰洲洲, 洲洲卻接著說:“她不表揚我就是批評我嘛, 老師批評我了……”媽媽一臉迷惑, 說:“這怎麼叫老師批評你呢?老師不可能每次都表揚你啊。 ”

但是, 不管媽媽怎麼苦口婆心,

Advertisiment
洲洲還是耿耿於懷, 覺得受了很大的委屈……

分析:

在幼稚園裡, 老師表揚孩子, 這個行為背後的正面動機是讓孩子看見別的小朋友的長處, 認識到自己要不斷進步。 但恰恰也讓受到表揚的孩子體會到被欣賞、被羡慕的滿足, 無形中就會在孩子中產生爭先恐後得到老師表揚的心理需求, 一旦得不到老師的讚揚, 孩子的情緒就會變得很失落, 有時甚至會成為心中的陰影。

建議:

面對總是渴望被老師讚揚的孩子, 生活中, 父母應該如何面對, 幼教專家給出了幾點有針對性的意見:

有意識鍛煉孩子多向性思維

“老師沒有表揚我就是批評我嗎?”試想, 一個人如果只堅持一種思維方式看外面的世界, 他就看不見其他更多的可能性,

Advertisiment
失去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機會。 更嚴重的是還把自己陷在敏感、多疑、自卑的泥潭裡, 不能自拔。 因此, 父母應有意識地鍛煉孩子的多向性思維:①多問孩子一些問題, 答案是不固定的。 ②多提問, 讓孩子思考問題的解決方法各有什麼利弊。 ③教孩子以平常心對待讚揚和批評, 列舉一些這方面的故事。

引導孩子坦然接受他人之長

孩子只有坦然接受身邊小朋友的長處, 才能在潛移默化中模仿他人的長處, 並落實到自己的自覺行為上。 教育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別人未必具有, 同樣, 別人具有的長處自己也未必具有。 這樣的素質和心態需要父母慢慢培養。

一個人只有坦然接受這樣的差異, 才能在不斷得到讚美並不斷讚美別人的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內心真正建立起足夠的自信。

父母可以在孩子和周圍的小朋友在一起時, 平靜而由衷地讚美小朋友的長處。 但要避免用貶低自己的孩子為代價去讚美別的小朋友, 否則, 會損傷孩子的自尊, 導致孩子更加“不接受”被讚美的對象。

經常讚美自己的孩子

要善於發現孩子行為背後積極的正面的動機, 讚美孩子已經做到的部分。 這樣, 孩子就逐漸學會發現自己的長處, 不斷積極繼續保持。 只是父母的表揚要真正成為孩子成長的推動力, 而不是成長的依賴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