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犯了錯 道歉只是第一步

孩子犯了錯, 道歉只是第一步。 事實上, 推動孩子做一些事情補償對方, 能幫助他們學會承擔後果, 並且培養出公平地站在雙方角度思考問題的個性。

初級版本:“快點跟人家道歉!”

小米和小夥伴們在公園的空地上玩老鷹捉小雞。 大家都玩得很興奮, 小米飛奔過去的時候直接撞到了小吉身上, 小吉啪得摔在地上, 大哭起來。 小米看見小吉哭了, 連忙躲到了一邊。

小米爸爸一手扶起小吉, 一手抓過小米:“快跟小吉說聲對不起!”小米囁囁嚅嚅地跟著爸爸鸚鵡學舌:“對不起。 ”

就像許多父母一樣, 小米爸爸覺得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

Advertisiment
可是回到家, 小米跟媽媽抱怨:“最討厭小吉了, 我都跟他說對不起了, 他還不理我, 小氣鬼!”

奇怪, 為什麼受害者的身份竟然從小吉變成了小米?其實在孩子包括一些大人的觀念中, 如果我們不小心傷害了別人, 只要說聲“對不起”, 就可以換來“沒關係”, 如果對方不依不饒, 就是對方的錯。

可是這麼做, 孩子真的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以避免下一次再犯嗎?這麼做, 孩子真的懂得站在受傷害的一方思考問題嗎?現在看起來有點困難。

中級版本:“我理解你的感受, 但你不可以這麼做”

我們再來看另一個例子。

週末, 莉莉去表弟迪迪家玩, 他們好久沒見面了, 迪迪把樂高玩具搬出來, 倆人熱火朝天地擺弄起來。

Advertisiment
可是沒一會兒, 迪迪的哭聲就把大人的目光吸引過來了, 原來莉莉把迪迪的樂高積木扔得滿地都是。 莉莉媽媽請莉莉跟迪迪道歉, 莉莉也知道自己做了錯事:“對不起!我不應該亂扔你的東西。 ”

莉莉媽媽又把莉莉叫到一邊, 輕聲地問:“莉莉, 為什麼你亂扔迪迪的樂高?”莉莉說:“因為我羡慕他比我搭得快、搭得好。 ”

媽媽又告訴莉莉:“我能理解你的心情, 看別人比你搭得好, 你覺得很沮喪。 不過, 去破壞別人的玩具是不可以的。 ”

看到莉莉媽媽這麼有耐心地教育女兒, 大家都紛紛豎起大拇指。 莉莉媽媽無疑屬於現在對兒童心理比較重視, 也瞭解許多育兒知識的父母群體中的一員。 這些家長懂得, 不僅僅要讓孩子說對不起, 還應該幫助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

Advertisiment
表達自己的想法, 並且知道為什麼自己會做出這樣的事情。

高級版本:平靜地讓孩子承擔後果, 補償對方

但是, 僅僅如此, 就可以真正地讓這個孩子理解“你傷害了別人, 這對於別人來說是不公平的”嗎?

在教育孩子方面, 莉莉媽媽的反應明顯要比小米爸爸更細緻更耐心, 但是, 在幫助孩子以公平的角度去看待事情上, 這樣的做法其實遠遠不夠。

說對不起,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不難, 可如果一句抱歉的話就能讓惹事的孩子遠離麻煩, 那麼孩子就不會花時間和精力去思考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如果莉莉媽媽督促莉莉為迪迪重新整理出那些被弄亂了的樂高積木, 或者送給迪迪一個新的樂高玩具做補償,

Advertisiment
也許莉莉對隨便弄亂別人的東西以發洩自己的情緒會有更深刻的記憶。 對不起遠遠不夠, 你需要去補償對方。 這是每一個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事情。

每個人都會犯錯, 犯了錯, 我們認識錯誤, 更要勇敢承擔後果。

孩子撕破了書, 你不妨平靜地把修補的工作交給他來做。

孩子打翻飯菜, 你不妨平靜地把收拾的工作交給他來做。

孩子對別人沒禮貌, 你不妨平靜地請他為對方做一件開心的事情。

孩子損壞了別人的東西, 你不妨平靜地請他送別人一個新的。

如果孩子撞到了別人, 你不妨平靜地請孩子扶起對方、詢問人家疼不疼, 為人家買藥、抹藥。

只有承擔過犯錯的後果, 為自己的過失付出過代價, 孩子才有機會釋放心中的愧疚,

Advertisiment
並且學會思考, 獲得自律。 而這種給受損害一方給予補償、彌補的處理方式, 更是給了孩子學習公平含義的機會, 他們將來才不會只站在自己的角度, 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