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的情緒受傷時怎麼辦?

當孩子摔倒碰傷膝蓋時, 我們知道該做什麼:清洗傷口, 再系上繃帶。 可是, 當孩子情緒受傷時, 我們往往就束手無策了。 面對孩子反常的情緒, 我們該有怎樣的反應, 如何去疏導?

上幼稚園中班的亮亮回家後感到很沮喪, 因為今天在幼稚園他想參加一群小朋友自發組織的遊戲, 但是毫無理由地被拒絕了。 到家看見媽媽, 他委屈的眼淚一下子就流出來了, 他試圖向爸爸訴說, 可爸爸好像很忙的樣子, 只是跟亮亮說:“都是小男子漢了, 還哭啊。 他又轉向媽媽那裡想尋求安慰, 可是媽媽也沒有耐心地聽他說,

Advertisiment
只是一味給他講道理:“碰到這點挫折沒有什麼, 寶寶不用難過。 ”結果, 亮亮更加沮喪了……

亮亮的爸爸媽媽顯然對兒子的特殊情緒缺乏認識, 或許是忙於其他的事情, 或許是對自己寶寶的變化缺乏敏銳的觀察。 在現實生活中, 也有很多的爸媽也會和他們表現得一樣。

結果會如何呢?給孩子說教, 寶寶會覺得爸爸媽媽沒有傾聽他的訴說, 否定了他們的情緒, 他們認為父母根本不理解他的心情。 於是, 他們會表現地更為情緒化。 敷衍寶寶, 會讓他們覺得爸爸媽媽根本就不關心自己, 從而對生活減少積極性。

不為他人所理解, 這是最令人痛苦的一種體驗。 當你向別人訴說你的感受時, 總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 希望別人能不加評判地接受你的情緒。

Advertisiment
當你坐下來理智地思考解決辦法之前, 你需要一段時間體驗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孩子也是一樣。 可是很多父母往往都不能認識到這一點, 他們的反應和寶寶的期望截然相反。

那麼, 面對孩子的反常情緒, 父母都會有些什麼反應呢?

對待孩子情緒的三種反應

u冷漠:那有什麼?我不在乎

冷漠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缺乏反應, 缺乏興趣, 缺少關心”。 父母常常由於工作太忙而冷落孩子, 他們對待孩子的態度很容易被孩子理解為:“爸媽對你漠不關心”。 如果當孩子向你表達他的感受時, 你毫無反應, 或者說些陳詞濫調, 如“我相信你能解決這個問題。 回去接著玩吧——”他會想:“爸爸媽媽一點都不關心我。

Advertisiment
他們不愛我。 ”

u同情:我真難過, 你真可憐

與冷漠截然相反的另一端是同情, 同情往往是指爸爸媽媽對寶寶的情緒情感產生共鳴, 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 為孩子的憂愁而憂愁。 可是, 寶寶真正需要的是爸爸媽媽提供他們正確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而不是一味地表現同情心態, 這樣寶寶更會覺得自己可憐, 而對解決問題沒有什麼信心。

u移情:看來你很害怕離開你的朋友

移情就是爸爸媽媽用自己的心靈和頭腦去傾聽寶寶的心聲, 當你對孩子表現出移情時, 他會知道你理解她的感受。 爸爸媽媽能敏銳地覺察到寶寶的痛苦、恐懼、失望、憤怒, 或沮喪, 並且能夠諒解, 同時又能比較明智地為孩子提供鼓勵和幫助。 移情能很好地安撫孩子的情緒

Advertisiment
並且能夠有效地使孩子擺脫這種情緒對他的影響。

毫無疑問, 三種常見的發應中, 移情是最好的一種。 移情的反應, 有利於孩子的自我接受, 有利於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制能力的發展, 更有利於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一種親密、而互相信任的健康的親子關係。 如何掌握這種特殊的育兒技能, 其實並不難。

學習怎樣移情

第一步:傾聽

當寶寶悲傷、憤怒、抑鬱或驚慌失措時, 他所需要的也許只是爸爸媽媽能聆聽他的訴說。 孩子只希望父母能夠耐心聽完他的訴說, 不要爸媽對自己的表現作任何評價, 也不要他們提任何建議。

所以, 允許你的孩子向你訴說他的感受。 你不要對他妄加評論, 也不要急於幫他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通常, 他需要知道的只有一點——你關心他, 你願意花時間來聽他的訴說。 讓他告訴你發生了什麼事, 必要時, 你可以提一些問題引導他訴說:

寶寶, 發生了什麼事情?

你當時說了些什麼?

同伴們不瞭解你, 那使你有什麼感受?

小提示:爸爸媽媽在向寶寶提問時一定要注意, 不要使你的問題變成質問。

第二步:不加評論地接納和反映孩子的感受

接納你孩子表現出來的情緒, 不要評價, 不要歪曲。 描述你所看到的情緒表現:

“小傢伙, 比賽輸了, 你很生氣吧?”

“看上去你的朋友令你心煩意亂。 ”

有一點很重要, 就是要恰當描述情緒感受的強度。 你可以用一些副詞來形容孩子情緒的不同強度。

“你的朋友沒有邀請你, 所以你有點傷心。 ”

“你的朋友沒叫你一起去,所以你很傷心。”

“你的朋友不把你當朋友,所以你非常傷心。”

“你的朋友沒有邀請你,所以你傷心極了。”

這類對情緒的回饋,有助於孩子瞭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就像照鏡子一樣,寶寶通過看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瞭解了自己的相貌、身材等身體特徵,通過聽爸爸媽媽對他感受的回饋瞭解自己的情緒特徵,孩子還可以據此對自我情緒進行修飾和改變。通過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的方式來反映他的情緒,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可以被別人接受。同時,它還使孩子知道:別人瞭解他們的感受。這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最重要的一步。

小提示:當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肯定時,不要翻來覆去地重複一兩句話,否則孩子會對你的話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你口是心非。

第三步:如果有必要,事後引導孩子討論他的感受

在許多情況下,你不需要採取這一步。但是,對於比較嚴重的問題,或當孩子表現出比較極端的情緒時,你需要他情緒平靜下來,頭腦保持清醒時,與他就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

這時,你可以和他講道理,探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產生不良的情緒。你可以問這樣的問題:

“你從這次經歷中吸取了什麼教訓?”

“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你可不可以用另外的辦法來處理:對你自己的態度有什麼看法?”

“你需要請求誰的諒解?”

“通過這次經歷,你學到了什麼”

小提示:在向孩子提這些問題時,重要的是要孩子通過自己的情緒反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要讓他們反省。

“你的朋友沒叫你一起去,所以你很傷心。”

“你的朋友不把你當朋友,所以你非常傷心。”

“你的朋友沒有邀請你,所以你傷心極了。”

這類對情緒的回饋,有助於孩子瞭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就像照鏡子一樣,寶寶通過看自己在鏡子中的形象瞭解了自己的相貌、身材等身體特徵,通過聽爸爸媽媽對他感受的回饋瞭解自己的情緒特徵,孩子還可以據此對自我情緒進行修飾和改變。通過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的方式來反映他的情緒,可以讓孩子瞭解:自己的情緒是正常的,可以被別人接受。同時,它還使孩子知道:別人瞭解他們的感受。這是幫助孩子控制情緒的最重要的一步。

小提示:當我們對孩子的情緒表示肯定時,不要翻來覆去地重複一兩句話,否則孩子會對你的話不以為然,甚至認為你口是心非。

第三步:如果有必要,事後引導孩子討論他的感受

在許多情況下,你不需要採取這一步。但是,對於比較嚴重的問題,或當孩子表現出比較極端的情緒時,你需要他情緒平靜下來,頭腦保持清醒時,與他就這些問題做一些討論。

這時,你可以和他講道理,探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產生不良的情緒。你可以問這樣的問題:

“你從這次經歷中吸取了什麼教訓?”

“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時,你可不可以用另外的辦法來處理:對你自己的態度有什麼看法?”

“你需要請求誰的諒解?”

“通過這次經歷,你學到了什麼”

小提示:在向孩子提這些問題時,重要的是要孩子通過自己的情緒反應,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要讓他們反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