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自大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辦

假如你有個自認為很聰明的兒子, 每天一副任何人、任何事都不在話下的神情, 你該怎麼辦?

是給他講“謙虛使人進步, 驕傲使人落後”, 講“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的道理嗎?或者像這位母親教育他的“不能隨口說大話, 世上沒有超人, 也沒有萬能博士。 只有肯動腦筋, 並且要踏實、認真才會學到很多東西”。 所有這些, 都是至理名言, 都是正確的, 但對於一個只有7歲的小男孩來說, 恐怕是有點大而無當。

“說教”好像一直是父母們教育子女的重要手段, 幾乎每個人都是在父母、師長、領導的諄諄教誨中長大成人的。

Advertisiment
如今輪到我們自己也做父母時, 試著回想一下說教的內容, 才發現多半早已朦朧飄渺甚至煙消雲散了。 真正能夠記住並且“受益”的, 使得“說教”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的, 其實往往是生活的教育, 實際的教育。 一次闖禍的後果, 一項耗盡心力的任務, 一個開心的聚會, 一回快樂的出遊……每每讓人刻骨銘心, 而“說教”往往也只有在這樣的背景下才會被記住、被品味。

一句“那有什麼了不起”, 源自兒童的幼稚和天真, 實在是因為他完全不知道個中的深淺與奧妙。 媽媽要是幫助他將豪氣投入到“實戰”中, 讓他去嘗試、去實踐, 去失敗、去成功, 他自然會生活中學到你所希望他懂得的東西。 他不是聲稱能贏過芮乃偉、李昌鎬嗎?作為父母, 一定要誇他有志氣,

Advertisiment
然後問他怎麼去贏?建議他先爭取資格, 起碼能夠戰勝自己的老師吧?要不然就算你下戰書, 苗乃偉和李昌鎬也未必有功夫搭理你呀!如果孩子真有這個決心, 不妨幫他制定個作戰計畫:比如:先在一二年內戰勝自己的五段老師, 可能他認為根本用不了這麼久, 一二個月足矣, 就依著他。 只不過要時時提醒他自己制定的時間表。 無論計畫能否完全兌現, 孩子的收益是絕對的:成功, 其中經歷的艱辛會讓他體驗到付出與獲得的含義;失敗, 也會昇華他對於成功與進步的感悟。 其實這道理對所有的孩子都是一樣的, 只不過對這樣的小男孩可能更加珍貴。

說教裡面大有學問。 比如, 對於小男孩那個“什麼人什麼都知道?什麼懂得最多”的問題,

Advertisiment
由於工作的原因, 我接觸的博士不少, 不過據我對他們的瞭解, 倒是有一多半不會像這位母親那樣應付一句:“博士。 ”也許他們之中的很多人都受柏拉圖精神一“我只知道我一無所知”的影響, 他們可能會問孩子:你是說對什麼知道得最多?物理、化學、詩歌還是足球?他們也可能會告訴孩子:你可以去看看百科全書, 你也可以去翻翻這方面的雜誌。 他們更會告訴孩子:就算是某方面最權威的專家, 也只是瞭解目前這項學科發展所達到的水準。 他們還會告訴孩子, 在任何一個領域都還有許許多多未解之謎, 說不定將來你能找到答案。 你如果對這個問題感興趣, 今後爸爸媽媽可以幫助你注意這方面的資料。
Advertisiment
也可以鼓勵他到網路上去找一找有關資訊。 他們更可能就自己所知與孩子認真地討論, 用平等對話的方式談談自己的意見。 在日常生活中, 這些“博士”父母可能還會伴著電視新聞順便給孩子講講基因工程的新發現, 看著東芝動物樂園和他談談生命起源之謎, 乘車外出時讓他琢磨一下汽車原理, 在海邊度假時考考他潮漲潮落的原因……對於自然與社會的博大神奇的好奇, 將在潛移默化中演變為長久不懈的求知欲望和源源不絕的學習動機。

囉嗦至此, 忽然想到, 千萬別把手段當傲目的。 如果文中的這位家長如法炮製, 同時滿腦子想的是要殺殺兒子的威風和神氣, 結果讓小男孩變得“虛懷若谷”、唯唯諾諾,

Advertisiment
或者乾脆覺得自己就是一隻沒見過世面的小小井底之蛙, 那將真是一種悲哀, 還不如乾脆什麼也別做。 所以, 分寸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

其實, 那位憂心忡忡的母親實在不必過慮, 要知道多少母親會羡慕她有這樣一個雄赳赳的兒子!雖然說氣質類型無好壞之分, 畢竟開朗自信、敢做敢為的孩子在發展上有獨具的優勢。 放手讓生活去磨煉他吧, 他會變得越來越聰明! 延伸閱讀: 中美幼稚教育大綱有何不同? 別讓幼稚園的學前教育小學化 教育要追隨孩子的興趣 親子教育的基礎 親子教育方法 上一頁12下一頁

分享到: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