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與小夥伴發生矛盾

在處理孩子矛盾的時候, 我們首先應該討論的不是方法, 而是分析原因。 不同的矛盾應該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楚頤快6歲了, 上幼稚園大班。 她和鄰居軒軒(男孩子)關係不錯, 每天早上一起去上幼稚園。 但軒軒是一個特別愛生氣的孩子, 比如說, 早上楚頤見到他特別高興, 就笑咪咪地摸了他的頭一下, 軒軒就打了過來, 楚頤還以為是和她鬧著玩呢, 就笑著打了回去。 軒軒更生氣了, 就對他媽媽說楚頤先打了他。 楚頤媽媽看到這種情況就對軒軒說:“楚頤不是打你, 她是摸了你一下, 你們是好朋友呀。 ”可是軒軒依然生了一大肚子的氣,

Advertisiment
軒軒媽媽什麼話都沒說。

到了幼稚園, 兩位媽媽一起站在門口給孩子脫衣服, 有一個小男孩跑來和楚頤說話, 可軒軒硬是拉著那個孩子一個勁兒地說:“你別理楚頤!你別理楚頤!” 那個小男孩沒聽軒軒的, 軒軒就更生氣了, 大聲喊:“王楚頤真討厭, 她是最討厭的人!”

楚頤從沒和誰吵過嘴, 站在那裡有點兒生氣, 但又不知道說什麼。 軒軒媽媽只顧著給孩子脫衣服, 對於軒軒的話就象沒聽見似的。 楚頤媽媽本想替楚頤說幾句, 但考慮到兩家關係不錯就沒說話。 等軒軒進了教室, 楚頤媽媽蹲下對楚頤說:“軒軒那樣說是不對, 你就當沒聽見, 別去和他計較!” 楚頤媽媽知道這樣說孩子會覺得委屈, 可老師、小朋友、軒軒媽媽都在旁邊,

Advertisiment
不知道應該怎麼安慰楚頤。 軒軒媽媽過來說:“你們不是好朋友嗎?”

楚頤媽媽不願意為孩子的事鬧得兩個大人有什麼不愉快, 可是軒軒天天為了一點點的小事就生楚頤的氣。 有一次楚頤早上去找軒軒, 笑著做鬼臉和軒軒打招呼, 卻被軒軒從家裡哄出去了。 楚頤媽媽面對這種情況不知道怎麼辦。

不知楚頤媽媽有沒有分析過, 是什麼惹怒了軒軒?是因為楚頤用手摸軒軒的頭嗎?是不是楚頤的鬼臉讓軒軒覺得有些嘲笑的感覺呢?還是楚頤在幼稚園裡人緣比軒軒好?或者還有其他的原因?在處理孩子矛盾的時候, 我們首先討論的不是方法, 而是分析原因。 因為不同的矛盾應該採取不同的解決方法。

Advertisiment
如同我們希望軒軒做到一樣, 軒軒的媽媽也希望楚頤不要“惹”軒軒。 所以, 首先我們要分析。 也許軒軒是有些羡慕楚頤的好人緣呢, 他只是採取了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羡慕而已。 對於可愛的楚頤來說,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摸軒軒的頭, 有些孩子會不喜歡別人摸他的頭。 第二, 楚頤媽媽應該告訴楚頤:“你知道軒軒容易生氣, 對嗎?他剛才打你是不對的, 但是如果你沒有惹他呢?我覺得你應該多讓軒軒和你的朋友一起玩, 這樣軒軒不就慢慢地開心了嗎?你是他的好朋友, 就應該幫助他找到快樂!但是, 這是個非常艱巨的任務, 你能夠完成好嗎?這個任務很難噢, 可能你要受委屈, 可能你要被他說。 可是, 你在幫助你的朋友。
Advertisiment
媽媽會支持你, 媽媽是你的智囊團!需要幫助的時候給我一個暗號, 這個暗號嘛, 你自己定好嗎?”這樣做既讓楚頤轉移了軒軒不喜歡自己的感覺, 又有機會幫助她提高自己的能力、強化責任心!

我不贊同楚頤媽媽所說的(軒軒那樣說是不對, 就當沒聽見, 別去和他計較!), 這些話本身就有問題, 首先, 我們面對矛盾, 不能因為目前不知道如何解決就逃避它。 視而不見才是讓孩子受到的最大的委屈, 而且“不計較”看上去是一種寬容, 但是是否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呢?特別可惜的是失掉了一個讓楚頤提高的機會。 在“計較”的背後是我們對自己權利的重視和自我意識的提高, 更是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機會。

Advertisiment
我想到我的小時候, 因為我是家族最大的孩子, 所以, 我的堂弟無論怎麼欺負我, 媽媽都讓我讓著他。 媽媽也經常說:“不要計較。 ”這種態度一度讓我對媽媽對自己的愛產生了懷疑。 所以, 孩子看中的不是委屈, 而是你處理問題的態度。 我們不應該消極地回避問題, 而應該主動地解決。 家長處理問題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孩子。 楚頤媽媽想把自己的“困難”(和軒軒媽媽的關係)轉移到孩子身上, 希望孩子之間的問題不要讓大人尷尬, 這樣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