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孩子遇上特區,該如何應對?這位聰明媽媽是這樣做的....

在這個非常重視人權的時代, 父母親最關心孩子的是在學校是否有遇上霸淩, 只是因為隨著媒體過度渲染, 加上現在的孩子像個寶, 所以有時候是一些情緒上的堅持, 是該處理情緒上的問題卻變成了霸淩問題, 當然, 我們也可以說霸淩的界定本身就在一個模糊地帶, 但其所面對的問題, 的的確確是問題, 有些時候必須依靠孩子之間解決, 有時候大人就必需理性的討論, 並且選擇出最好的解決方式, 只是往往到大人這個部份, 因為每個人的認定不同, 問題會形成另一個問題。

我的大女兒幼稚園大班,

Advertisiment
從中班時就常聽她說班上有個小男生特別調皮, 會太過用力的推同學, 或是拉扯同學, 還有一些當下聽到覺得誇張但也不是特別在意就忘了的事, 直到有一天, 大女兒說那個男同學對著她的吐口水, 我才開始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有瑕疵。

事情發生在某天午休, 所有同學躺著睡覺, 那個男同學趁同學睡覺時, 對我大女兒做出尿尿的動作, 當然不是真的尿, 只是做完那個動作之後, 接著就在大女兒的臉上吐了一口口水, 接下來的日子裡, 不論是在上課還是做活動時, 時不時就會往臉上吐個口水。

或許你會問我, 當下老師的反應是什麼, 老師就是把二個孩子叫來, 男同學說他沒有這樣做, 然後老師就相互告誡之後,

Advertisiment
這件事就結束了, 我們會知道這件事也是孩子回來說我們才知道。

當下的我非常憤怒, 孩子一直是阿嬤幫忙帶的, 她憤怒到當晚在家寫了一封三頁的信, 我則是要阿嬤隔天去帶話給老師, 想請問她為什麼孩子放學後沒有任何交代, 但孩子遇到這種事卻是讓孩子自已開口說, 若是遇見那種不會回家分享事物的孩子, 父母豈不是永遠不知道。

隔天阿嬤去學校帶了話, 老師也回復電話給我了, 說明了整件事情的始末, 根據老師的說法, 是當下她做了處理, 也告訴我的女兒, 之後若是遇到這類問題, 不管何時何地, 一定要當下反應, 讓大人馬上來處理。

說到這裡, 我並不想針對老師或學校的處理方式做鑽牛角尖的爭論,

Advertisiment
理性一點的說法與做法是, 不論學校的作法說法如何, 我該教會我的孩子如何面對及處理這種事情, 才能保護自已。

所以我告訴女兒, 有一些人也會在公交上不禮貌的偷摸別人, 同樣是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情況之下, 她最好的做法就是大聲的說出來, 比方說「***請你不要吐我口水」, 記得要非常勇敢非常大聲的, 這樣除了有喝止的作用, 也可以讓聽見的大人或旁人快速來幫忙。

並且讓她瞭解, 這也是在面對人際關係時會遇見的問題, 有些時候就算有旁人立即來幫忙, 但不見得可以真正的解決問題, 因為這是認知問題, 有些人就不覺得自已這麼做有什麼問題, 甚至不覺得自已讓人感到不舒服, 或許他是出自於喜愛,

Advertisiment
因為不知道怎麼表達, 所以選擇了令人最不舒服的方式, 所以她一定得理解, 對方或許是出自於什麼樣的心態, 做了這樣的事, 再用自已的方式, 選擇除了告訴他, 自已的感受非常差之外, 也要辨別情況, 是不是該完全遠離這樣的人, 因為有些時候遠離並沒有用, 所以辨別情況並且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一開始情況並沒有那麼順利, 當男同學再對她吐口水的時候, 選擇去把臉洗一洗, 遠離那位同學, 聽完之後我告訴她, 這樣的方式她反而是接受, 並且選擇忍耐他的行為, 身為媽媽聽到這樣的事都會為了因為自已無法保護孩子自責。

事後, 再深入瞭解後才知道, 小男孩的父親是地方官員, 孩子從小就讓工人阿姨帶著,

Advertisiment
母親在陸續聽見學校的反應之後有表示自已會多加管教, 只是孩子接觸環境是「我爸爸大人物」, 所以自然而然也就經常把爸爸掛在嘴上說, 時間久了, 其他孩子不懂政治也就莫名覺得那好像是件很大的事, 就被莫名的影響判斷與心情。

所以我再告訴女兒, 他的父母親是誰並不重要, 每個人生出來的時候都是BABY, 跟著父母親生活, 受教育, 只要任何人肯努力, 都可以有成功的機會, 但並不是只有艾莎是公主才能擁有魔法, 彼得潘也只是個平凡的人, 但他也擁有魔法可以幫助別人, 所以她不需要去想同學的父母是不是真的很厲害, 她只需要自已懂得面對事情, 然後擁有勇氣不需害怕的保護自已, 這也是一種魔法, 這種魔法不會讓媽媽傷心,會讓她成為更棒的人。

接著女兒就在每一次的面對中慢慢調整了自已的做法,每一次她都會跟我說明細節,我們就在細節中慢慢調整做法。

那天我問她,她說男同學已經不會再對她吐口水了。

我永遠記得小男孩的媽媽第一次看著我打量我的眼神,我當然生氣,但這是大人的事大人的情緒,孩子他們才來這個世界7年,他們消化不了那麼多無法理解卻被逼著理解的事,至於我的情緒,就在小男孩的媽媽在看完我後用鼻孔盯著我時,笑著問她看什麼再給她一個笑容,讓自已為這件事做結束,因為我也需要跟著女兒一起成長。

這種魔法不會讓媽媽傷心,會讓她成為更棒的人。

接著女兒就在每一次的面對中慢慢調整了自已的做法,每一次她都會跟我說明細節,我們就在細節中慢慢調整做法。

那天我問她,她說男同學已經不會再對她吐口水了。

我永遠記得小男孩的媽媽第一次看著我打量我的眼神,我當然生氣,但這是大人的事大人的情緒,孩子他們才來這個世界7年,他們消化不了那麼多無法理解卻被逼著理解的事,至於我的情緒,就在小男孩的媽媽在看完我後用鼻孔盯著我時,笑著問她看什麼再給她一個笑容,讓自已為這件事做結束,因為我也需要跟著女兒一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