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家長失信于孩子的時候

為人師長、父母者, 只要有一次向孩子撒謊撒漏了底, 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從此為之毀滅。 ――盧梭

當家長失信于孩子的時候, 其結果是難於估量的。

在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基諾特總結的孩子教育十大禁忌中, 關於物質刺激的條目赫然在列, 他曾經一再提及, 家長對於孩子的物質刺激, 其本質無異于家長對孩子的賄賂與欺騙。 之所以這樣說, 其原因就在於, 家長實施教育的目的, 在於讓孩子成為期望中的類型, 而當這種目標不是以教育而是以物質刺激來達到的時候, 其本質就與賄賂毫無差別。

Advertisiment

有關這種賄賂所帶來的貽害, 我們在後面的分析中還要涉及, 而更現實的問題是, 以絕大多數家庭有限的物質水準, 是決不可能無限度地滿足孩子不斷增長的物質索求的, 而當這種惡性循環達到一個頂點時, 其勢必會讓家長無法兌現自己的承諾, 從而自食其言。

同時, 在我們的家庭教育中, 家長為了給孩子設置一個奮鬥的途徑和標準, 常常會向孩子承諾, 如果達到目標之後, 將會給予某種獎勵。 然而, 對於家長來說, 這種承諾往往是漫不經心的口頭承諾, 而我們的孩子卻往往以最認真的態度來對待。 當孩子獲得了進步之後, 家長卻言而無信, 其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孩子的積極性因此而受到挫折。

當這種失信於子現象出現的時候,

Advertisiment
為孩子的心靈健康蒙上了一個巨大的陰影。

毫無疑問,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特點之一, 就是家長的言傳身教。 由於孩子天生具有模仿的特性, 而距離他們最近的家長, 就自然會成為孩子最直接、最經常的模仿對象。

出自于對家長的信賴與這種模仿性, 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顰一笑, 無不被孩子看在眼裡, 記在心裡, 這種榜樣的力量對子女的影響是極其巨大的。 我們很難想像, 當家長難以做到信守承諾的時候, 孩子的心理將會朝著怎樣的方向發展。

從另一個層面上來說, 家長先于孩子而存在, 這不僅僅意味著家長要為孩子提供生活上的保障, 同時也意味著我們的家長具有先天的權威性。

Advertisiment
在孩子的眼中, 這種權威性代表著最終的裁決, 具有莫大的意義。 而當家長不能將承諾兌現為實物的時候, 也就標誌著這種權威性, 在不知不覺中遭受了損害,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 也自然大為下降。

事實上, 在中華民族的傳統教育思想中, 也同樣蘊含著誠信家教的思想。

曾子其人, 是孔子門下的一名弟子。 根據歷史典籍的記載, 一次曾子的妻子出門, 她的兒子哭鬧著要跟著去, 於是曾子的妻子就哄他說:“你在家等著, 回來後殺豬給你吃。 ”

妻子本是隨口一說的話, 而孩子卻信以為真。 當妻子回到家中時, 發現曾子正在磨刀準備殺豬, 便連忙勸阻說:“我說殺豬是哄孩子的。 ”曾子回答道:“小孩子判斷與思考能力, 一切都要向父母親學習,

Advertisiment
聽從父母給予的正確教導, 假如現在欺騙他, 就是教孩子騙人, 父母欺騙孩子, 孩子就不會再相信父母。 ”

這個小故事, 正是著名的“殺豬教子”典故。 其之所以能夠流傳千古, 就在於在我們的傳統教育思想中, 存在著對誠信教育的深刻認識。

可以說, 誠信作為人類最寶貴的一類品德, 並非是來自先天。 一份好的誠信習慣與品德, 往往是在長期的家庭教育與生活實踐中形成的, 而這就要求我們的家長在孩子面前必須表現出應有的誠信, 即使在點滴小事之上, 也要成為孩子心目中誠信的楷模。

假如我們對當下社會風氣有所感悟, 就會知道缺乏誠信, 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發展的痼疾。 而作為孩子行為上的導師,

Advertisiment
在家庭教育上培養誠信, 則是我們每個家長都必須重視的事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