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寶寶還不會說話時 你要讀懂ta這14種哭

編者按寶寶還不會說話的時候, “哭”變成了他表達自身需要的一種方式。 有經驗的媽媽可以根據寶寶哭的時間、哭聲的大小和節奏, 來判斷寶寶為何而哭。 但很多時候新手媽媽卻很難區分寶寶的各種哭聲, 是發脾氣呢?還是有所需要?還是身體不舒服?下面小編為媽媽們細心分析寶寶這常見的14種需要馬上看醫生的“哭”, 趕緊學起來!

1、夜間驚哭


寶寶在夜間總醒, 老哭, 可能缺鈣, 也可能是維生素A中毒

寶寶在夜間總醒, 哭一會兒, 睡一會兒, 很不安寧, 如同受了驚嚇。 哭時常呈睡狀, 閉著眼睛哭, 同時肢體抖動。

Advertisiment
寶寶出現夜驚, 診斷缺鈣, 就開始補充魚肝油, 魚肝油有維生素D和維生素A組成, 但攝入過多的維生素A時可引起中毒, 表現苦惱不安, 多汗, 類似缺鈣的表現, 若忽視了維生素A中毒的可能, 而誤認為是缺鈣未糾正, 繼續補充魚肝油, 甚至加大劑量, 則出現維生素A中毒表現。

2、陣發性啼哭

寶寶突然劇烈地哭鬧。 這種哭鬧非同尋常, 一陣一陣的, 怎麼也哄不住, 哭鬧時面色蒼白, 表情痛苦, 呈屈腿臥位。 過一會兒寶寶可玩耍或安靜入睡, 但間隔一段時間又再次劇烈哭鬧。

寶寶可能患上腸套疊, 媽媽應趕快帶寶寶就醫。

3、突發尖叫啼哭

寶寶發出尖叫般的哭聲, 臉陣陣青紫、四肢肌肉抖動。 這時候寶寶可能有腦出血或缺血性腦病, 趕快去醫院。

Advertisiment

4、啼哭伴抓耳撓腮


寶寶哭聲大而高, 還喜歡抓耳撓腮的話, 要看看寶寶的耳部是否不舒服

寶寶哭聲大而高, 在夜間更甚, 哭時總晃動著頭, 或抓耳撓腮。 這時候需注意患兒耳部是否有不舒服, 如果有, 需到醫院就診。

5、疝氣寶寶突然啼哭

寶寶以往有疝氣, 突然哭鬧起來。 有可能疝氣嵌頓, 需及時到外科就醫。

6、啼哭伴流涎

寶寶開始流涎, 或比原先流涎大為增加, 並一給喂東西吃就哭鬧不已。 有可能黏膜上有潰瘍、皰疹, 及時去口腔科就診。

7、啼哭伴咳喘

寶寶連續短促的急哭, 並口唇發紫, 出氣很費勁, 有時還伴有發燒。 這時候寶寶可能患上了肺炎, 馬上去醫院進行治療。

8、嘶啞的啼哭

哭聲嘶啞, 呼吸不暢, 一陣陣的哭伴咳嗽。 這時候可能是咽喉炎,

Advertisiment
需到醫院就診。

9、小鴨叫樣啼哭

像小鴨子樣啼哭, 若同時出現頸部強直, 則應考慮是否有咽後壁膿腫, 應把這種哭聲與一般的聲音嘶啞相鑒別, 聲音嘶啞是感冒引起的咽炎、喉炎, 而咽後壁膿腫較危險, 若膿腫潰破膿汁可堵塞呼吸道危及生命, 故若出現小鴨叫樣啼哭應及時就醫。

10、呻吟低哭

呻吟和啼哭有所不同, 它不帶有情緒和要求, 似哭又似微弱的“哼哼”聲, 表現無助的低聲哭泣, 是疾病嚴重的自然表露, 這時候需立即就醫。

11、突發尖叫啼哭伴發燒、嘔吐

兩眼發直, 精神萎靡, 面色發灰, 可能患有腦膜炎等腦內感染性疾病, 需立即就醫。

12、連續短促的急哭、不能平臥、拒乳


寶寶哭連續的短促的急哭 有可能是心臟有“狀況”

Advertisiment

寶寶哭鬧時表現為連續的短促的急哭, 同時伴有不能平臥, 喜歡讓媽媽豎著抱起, 頭部放到媽媽的肩上, 拒乳, 還可表現口唇青紫, 點頭樣呼吸等, 這有可能患有先天性心臟病, 需就醫。

13、哭時伴隨著某一肢體不動

寶寶哭鬧時多是四肢舞動, 小手亂抓, 小腿亂蹬, 若寶寶哭鬧時有某一肢體不動, 或父母觸動某一肢體時引起孩子哭鬧, 則可能有關節, 骨骼或肌肉病變, 如關節脫位, 骨髓炎, 關節炎軟組織感染等。

14、排便性啼哭

寶寶于排大便時啼哭, 可能由於肛門疾病引起, 如肛周膿腫, 肛裂, 痔瘡等, 排尿時啼哭多由於尿道口嚴整所致, 男嬰可由於包皮過長所致。

如果寶寶總是哭, 但又找不出其它原因, 那麼很可能寶寶快要生病了,

Advertisiment
或者已經生病了。 當父母遇到以上幾種哭的情況時, 就需要引起注意, 尋求他人或醫生的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