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年數學學不好 全怪媽媽不會教

雖然小編年輕時小崇拜過的“國民岳父”韓寒說過, “數學學到初二就夠了”, 但當小編每天敲鍵盤碼字無比苦逼的時候, 再想想理科男隨便敲幾個代碼、在股票市場指點江山, 輕輕鬆松月入N萬甚至N十萬的時候, 小編還是默默地期待自家孩子以後能成為理科高材生, 賺大筆大筆的鈔票孝敬親娘。 所以(終於入正題了), 從小讓孩子學數學, 培養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 對孩子的學習是非常關鍵的。

教孩子學數學, 單純“紙上談兵”太枯燥了, 孩子願意學才怪(都怪當年小編她娘不懂這個道理)。 幼兒期的數學智慧和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Advertisiment
最好結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見事物或一些簡易有趣的遊戲, 寓教於玩, 將枯燥的數學概念用具體的事物表達出來, 這樣才能讓孩子輕鬆接受。 下面, 小編教粑粑麻麻們幾個學習數學的小遊戲, 帶領你們的孩子往學數學賺鈔票的康莊大道上前進!

教孩子學數學的注意事項

1、不要玩超出孩子年齡和認知的遊戲

例如, 兩歲孩子對數位的認識還停留在“2”以內, 可以玩簡單的配對遊戲、分類遊戲、比較大小、認識形狀。

2、不要著急讓孩子掌握所有能力

一天學一個, 一天玩一種, 變著花樣玩, 控制在15分鐘以內。 數學遊戲畢竟會耗腦子, 太長時間孩子也受不了。 循序漸進, 掌握一個再玩下一個。

3、就地取材, 用孩子熟悉的物品來引導

Advertisiment

喜歡汽車的小朋友, 爸爸媽媽就用汽車來玩遊戲, 例如, 數數有幾個汽車、給汽車配上正確的輪子, 比比哪種顏色的汽車多……

本文為獨家原創, 轉載請注明出處, 並連結回www.mama.cn, 違者必究!

5個小遊戲, 輕鬆學數學

1、學數數

適用年齡:1~2歲

數數, 可以說是孩子對“數”概念的最初認識。 有家長可能會認為, 1歲多的孩子才剛開始學說話, 這時候教數數會不會太早了。 其實, 剛開始教孩子數數, 目的並不是要孩子懂得確定生活中所有物品的數量有多少, 而是讓孩子知道, 生活中的物品是可以用“數位”這一抽象的概念去計量的。

教孩子學數數千萬不能硬灌輸, 對孩子而言, 一大堆拗口又毫無規律又沒有實物對應的“數字”,

Advertisiment
簡直是外星語言(麻麻說:你說的話才是外星語言好不好……)。 抓住生活中的一切物品來教孩子數數, 會讓枯燥的物品和枯燥的數字碰撞出有趣的火花。

陪孩子上下樓梯時, 可以大聲計算階梯的數量:1、2、3、4、5……哇, 我們走了12級樓梯!吃葡萄的時候可以大聲說:這裡有1、2、3、4、5……15顆葡萄, 你要吃幾顆?6顆好不好?很自然地寶寶就會對數東西產生了基本概念:每樣東西都要單獨數點過, 而且每樣東西只能數點一次, 不可重複。

2、認數字

適用年齡:1.5~2.5歲

當孩子學會了數數, 我們就可以教他認數字了。 對於年齡較小的寶寶來說, 媽媽可以將1-10編成曲調唱給孩子聽(好不好聽不要緊, 反正孩子不懂, 奸笑……), 並且邊唱邊拍手, 這樣既能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又能培養寶寶的節奏感。

Advertisiment

等孩子稍大些, 大人可以唱一些有內容的數位兒歌, 這裡推薦一首好聽易學的數字歌謠:“1像鉛筆細又長, 2像小鴨水上漂, 3像耳朵聽聲音, 4像小旗迎風搖, 5像衣鉤掛衣帽, 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鐮刀割青草, 8像麻花擰一道, 9像勺子能盛飯, 0像雞蛋做蛋糕”。

媽媽唱的時候可以利用一些圖片、實物、手勢或動作, 讓寶寶感受到歌謠對應的內容。 媽媽在唱數字的時候, 語速儘量緩慢, 吐字要清晰。 雖然1歲多的寶寶可能還不能跟著你唱, 但他對這些數字歌謠可感興趣了。 等他大些, 你再唱這首歌, 你會發現他很快就學會了, 或許還會做出幾個可愛的動作呢!

3、學分類

適用年齡:1.5歲~3歲

1歲半的孩子已經對一些常見的物品, 如水果、日用品等有了一定的認識,

Advertisiment
這時教孩子將同樣類別的東西歸類在一起, 可以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 教孩子學分類的過程中, 要注意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分水果:家長將買來的蘋果和橘子故意放在一個袋子裡, 讓孩子看一看, 然後分辨裡面都有什麼, 接著,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把蘋果取出來, 放在另一個袋子裡;再把橘子取出來放在另外一個袋子裡。 最後, 引導孩子看著一個袋子裡的蘋果說出裡面是“蘋果”;再看著另一個袋子裡的橘子說出裡面是“橘子”。

分玩具:每次玩完玩具, 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收拾。 讓孩子把屬於車類的玩具放在一起, 屬於布娃娃類的玩具放在一起, 屬於積木的放在一起等等。 寶寶對做這些事情也會很有興趣的,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就可以慢慢增加難度了,把紅色的汽車放在一起,黃色的汽車放在一起,綠色的積木放在一起……這樣孩子就會很容易學會數學中的分類和顏色認識了。

4、比多少

適用年齡:1.5歲~3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正逐漸加強,對於色彩、分類等與數學能力相關的概念更容易掌握。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在生活和遊戲中教寶寶一些相對概念,如大與小,高與矮等,以促進他們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教孩子比多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利用上,如果能結合遊戲,則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媽媽可以準備一些糖果和兩個碗,媽媽和孩子同時開始往自己的碗裡放糖果,直到媽媽喊“停”為止,然後讓孩子數數兩人碗裡的糖果,比比誰拿得多,誰拿得少。媽媽最好根據孩子拿的數量來決定自己拿多少,要讓寶寶看到多與少的明顯區別。比如,寶寶拿5顆,媽媽可拿10顆左右。媽媽也可比寶寶拿的少,以激發寶寶的遊戲興趣。

5、學配對

適用年齡:2歲~3歲

孩子到了2歲左右,邏輯思維能力有了飛速的發展,空間意識也進一步加強,他們開始對各種形狀產生朦朧的認識。下面小編教麻麻一個小遊戲,可以讓孩子從實在的物品中認識形狀和空間,培養孩子的數學智慧。

第一步,家長買一套或自製一個上面有凹下去不同形狀(如三角形、圓、半圓、長方形等)的小木板,再配以一些對應大小的三角形、圓、半圓、長方形等。

第二步,把這些不同形狀的圖形混在一起,引導孩子把對應的圖形放在對應的凹下去的地方。

第三步,每當孩子找對一個時,家長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孩子繼續找下去。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家長適時地對各種形狀進行說明。如:當孩子拿著一個圓形尋找時,媽媽可以說:“哦,寶寶現在拿著一個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的物體”,“它圓圓的”,“它的家在哪裡呢?”當孩子把它放在三角形孔時,媽媽可以說:“咦,這個家小圓圓進不去呀?” 孩子就會繼續試著探索其它的孔。如此,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總會找對的。

小編最後友情提醒:不是所有的寶寶一開始都會喜歡這些遊戲的,當寶寶不喜歡時,家長不要勉強,可以等寶寶想玩時再玩;家長的語言必須是寶寶可以接受的,用寶寶能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才能事半功倍。等孩子賺錢孝敬父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得耐心,你懂的!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or即可。

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就可以慢慢增加難度了,把紅色的汽車放在一起,黃色的汽車放在一起,綠色的積木放在一起……這樣孩子就會很容易學會數學中的分類和顏色認識了。

4、比多少

適用年齡:1.5歲~3歲

這個時期的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正逐漸加強,對於色彩、分類等與數學能力相關的概念更容易掌握。因此,爸爸媽媽可以在生活和遊戲中教寶寶一些相對概念,如大與小,高與矮等,以促進他們邏輯推理能力的發展。教孩子比多少,日常生活中的很多素材都可以利用上,如果能結合遊戲,則更能激發孩子的興趣。

媽媽可以準備一些糖果和兩個碗,媽媽和孩子同時開始往自己的碗裡放糖果,直到媽媽喊“停”為止,然後讓孩子數數兩人碗裡的糖果,比比誰拿得多,誰拿得少。媽媽最好根據孩子拿的數量來決定自己拿多少,要讓寶寶看到多與少的明顯區別。比如,寶寶拿5顆,媽媽可拿10顆左右。媽媽也可比寶寶拿的少,以激發寶寶的遊戲興趣。

5、學配對

適用年齡:2歲~3歲

孩子到了2歲左右,邏輯思維能力有了飛速的發展,空間意識也進一步加強,他們開始對各種形狀產生朦朧的認識。下面小編教麻麻一個小遊戲,可以讓孩子從實在的物品中認識形狀和空間,培養孩子的數學智慧。

第一步,家長買一套或自製一個上面有凹下去不同形狀(如三角形、圓、半圓、長方形等)的小木板,再配以一些對應大小的三角形、圓、半圓、長方形等。

第二步,把這些不同形狀的圖形混在一起,引導孩子把對應的圖形放在對應的凹下去的地方。

第三步,每當孩子找對一個時,家長及時給予表揚,鼓勵孩子繼續找下去。在孩子探索的過程中,家長適時地對各種形狀進行說明。如:當孩子拿著一個圓形尋找時,媽媽可以說:“哦,寶寶現在拿著一個像天上的月亮一樣的物體”,“它圓圓的”,“它的家在哪裡呢?”當孩子把它放在三角形孔時,媽媽可以說:“咦,這個家小圓圓進不去呀?” 孩子就會繼續試著探索其它的孔。如此,在家長的鼓勵下,孩子總會找對的。

小編最後友情提醒:不是所有的寶寶一開始都會喜歡這些遊戲的,當寶寶不喜歡時,家長不要勉強,可以等寶寶想玩時再玩;家長的語言必須是寶寶可以接受的,用寶寶能理解的語言進行講解,才能事半功倍。等孩子賺錢孝敬父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得耐心,你懂的!

關注微信可獲取更多精彩母嬰資訊及福利:打開微信→添加好友→查找or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