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新生兒眼炎

新生兒眼炎按致病元兇分為淋菌性眼炎和非淋菌性眼炎兩大類。 淋菌性眼炎是寄生在泌尿生殖道中的淋球菌, 侵犯新生兒的結、角膜所致。 治療不及時或用藥不當, 可導致角膜穿孔, 輕者留下白斑致殘, 重者造成眼內容流出而終生失明。

新生兒出生28天內發生結、角膜炎, 學名稱新生兒眼炎。 按致病元兇分為淋菌性眼炎和非淋菌性眼炎兩大類。 淋菌性眼炎是寄生在泌尿生殖道中的淋球菌, 侵犯新生兒的結、角膜所致。 治療不及時或用藥不當, 可導致角膜穿孔, 輕者留下白斑致殘, 重者造成眼內容流出而終生失明。

Advertisiment
由沙眼衣原體、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嗜血桿菌或假單胞菌屬、大腸菌屬等引起者, 統稱非淋菌性眼炎, 病情雖比淋菌性眼炎輕微, 忽視防治亦會影響視力。

2000年秋, 推銷員小何出差忘了“潔身自愛”, 出現尿頻、尿痛, 尿道口紅腫并有少量膿性分泌物。 去醫院化驗檢查, 發現大量沙眼衣原體, 確診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先后使用紅霉素、強力霉素、青霉素、先鋒霉素等藥物注射和口服治療, 同時對妻子隱瞞病史。 到2001年元旦, 快要臨產的妻子感到尿路不適、尿頻、尿急, 白帶增多略呈膿樣, 醫院檢查發現沙眼衣原體。 婦產科醫生動員其妻住院治療待產, 小何為了不暴露個人性病史, 臨產前不知在哪里請來一位產婆接生。

Advertisiment
孩子出生后不到3天, 突然出現眼瞼水腫, 瞼球結膜高度充血發赤。 急忙抱孩子到大醫院就醫, 專家確診為沙眼衣原體性(屬于非淋菌性)新生兒眼炎。

以往的性病主要有淋球菌引起的淋病和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梅毒癥。 近年隨著檢測技術的發展, 不斷發現新的病原體, 稱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1955年我國微生物學家在患者眼部緝拿到沙眼衣原體后, 陸續在泌尿生殖道發現沙眼衣原體, 列入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沙眼衣原體寄生于子宮、宮頸、宮口和陰☆禁☆道的黏膜上, 當胎兒成熟臨產離宮之際, 其頭面和身軀必須緊貼生殖道壁以滑出產門(陰☆禁☆道外口)。 眼睛是一雙對外開放的窗口, 沿途寄生的各種病原微生物乘機侵入眼的結膜囊中。

Advertisiment
據《健康報》2000年報道, 重慶大學對收治的125例新生兒眼炎, 檢測沙眼衣原體陽性率達41.6%。 64例沙眼衣原體性新生兒眼炎中, 檢出沙眼衣原體的時間l例在出生3天.62例出生后1~2周, 最長的1例在第3周檢出。 60例經產道分娩者是沙眼衣原體在生殖道入侵, 4例剖宮產未通過生殖道, 當屬宮內感染。 如果這些母親能及早發現生殖道感染, 及時治愈, 當可避免新生兒眼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