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心!你的幾句牢騷,很可能毀了寶寶一輩子

1否定孩子人格

家長們喜歡用自己的標準來衡量孩子的言行, 遇到寶寶不會的東西說孩子“笨”, 經常說孩子“笨死了, 連這也不會!”有些孩子不喜歡和陌生人講話, 媽媽們就怪孩子怎麼不喊“阿姨”的?“這孩子真是沒有禮貌, 阿姨都不會叫。 ”

這類直接否定寶寶人格的牢騷, 嚴重的打擊了孩子的信心。 孩子做不好要耐心指導, 而不是責怪, 甚至辱駡。

2讓寶寶懷疑媽媽對她的愛

有時候媽媽會用“不要你”這樣的話來威脅恐嚇孩子, 這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 比如寶寶要媽媽抱, 媽媽嫌棄的說“不要”。 又或者寶寶惹媽媽不開心,

Advertisiment
媽媽會故意說“再不聽話把你送人, 我不要你了”。

不知道大家小時候是否經歷過同一件事, 就是生氣了然後跑出門, 結果就聽到媽媽在後面喊“你出去是吧, 出去就別再回來了!”這種話聽多了孩子很有可能真的不再回來, 離家出走, 到時候後悔都來不及。

對孩子懲罰的時候, 不要讓孩子覺得你不再愛他了, 否則教育的目的達不到, 反而傷了孩子的心。

3嚇唬孩子

孩子不聽話的時候, 就用嚇唬來對付孩子。 我們小時候經常聽到“再不聽話, 就讓醫生給你打針”, 這只會讓孩子對醫生產生恐懼, 本來打針不哭的孩子以後只要看到穿白大褂的都會哭鬧。 還有“再搗亂就讓員警叔叔抓走”, 員警叔叔是抓壞人的, 孩子聽到這種話以後覺得自己是壞人,

Advertisiment
不僅會產生自卑, 而且也會害怕員警叔叔, 以後遇到困難, 危險也不敢向員警叔叔求救。

孩子總是尊重自己的老師, 對老師敬畏, 家長總是喜歡利用孩子這個心理特點來恐嚇孩子, 說“不好好學習就告訴老師, 讓老師來懲罰。 ”這怎麼能夠讓孩子喜歡上老師從而好好學習呢?小孩子出錯是正常的, 家長應該糾正錯誤, 而不是嚇唬孩子, 要孩子受到懲罰。

4過分要求孩子

小孩不是一生下來什麼都會, 所有東西都是爸爸媽媽教會的, 千萬不要說孩子“這麼大了, 連這個都不會”, 也不要否定孩子辛辛苦苦做出的成功, 只要是他努力做得, 即便沒有達到你的要求, 也應當讚揚他, 要多多考慮他的感受。

Advertisiment
如果總是給孩子提超過他能力的要求, 只會讓他變得越來越自卑, 覺得自己做什麼都達不到媽媽要求。

媽媽們要對孩子有足夠的瞭解, 知道孩子的能力極限在哪裡, 給孩子定一個合理的目標, 讓孩子和他之前比較, 而不是和別人做比較, 能做到每天都在超越前一天的自己就是非常棒的了。

5比較

“你看隔壁家小孩”, 我們都有一個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家長總是希望自己家孩子比別人家孩子優秀, 總是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比自己家孩子的短處。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有各自的優點, 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 多多鼓勵他, 根據孩子自身的特點來培養孩子。

6命令

“不准”、“不許”、“必須”等字眼是家長經常對孩子說的, 媽媽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命令孩子,

Advertisiment
雖然是為了孩子好, 但是方式方法卻不能讓人很好的接受。 媽媽對孩子太凶, 會讓孩子覺得媽媽太野蠻, 從而孩子也學的跟媽媽一樣凶巴巴的對待別的人。

家長作為成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用溫和的態度對待孩子, 孩子犯錯誤都會有一個改正的時間, 不要總是凶巴巴的命令和教訓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