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玩具越來越多,家長該怎麼辦?

在農村, 孩子們常常沒什麼玩具玩, 到了城裡, 卻是另一番景象:很多孩子家裡玩具堆滿了兒童房、客廳、書房, 甚至陽臺和陽光房裡面都滿坑滿谷。 而每次逢年過節, 親友還在不停地送玩具來, 孩子也在不停地要求購買。

沒有玩具不行, 玩具太多也有害。 父母們怎麼做, 才能幫助孩子與玩具“斷舍離”?

藏起一部分 現在孩子金貴, 剛落生不久親友就會送來大堆玩具, 從0歲到6歲都夠玩了, 其中不少是“超齡玩具”。 父母可將這些暫時不怎麼玩的玩具洗淨收好, 等他大一點再打開“寶庫”。

等著吧, 到時孩子一定會發出興奮的驚呼聲。

Advertisiment

作為愛心禮物 孩子已經失去興趣的玩具, 媽媽可以跟他一起洗淨消毒, 仔細包裝成小禮物, 一起送給福利院的孤兒們。 這是培養他愛心的好方法。

告訴孩子, 不但要分清什麼樣的玩具適合送給多大的小朋友, 還要一一教會他們玩具怎麼玩, 有哪幾種玩法。

帶去二手市場 四五歲的孩子可以自己當小攤主, 自己為玩具定價, 自己想出各種招數促進買賣成交;比較小的孩子就由父母代辦。 這種處理玩具的方式, 其實是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懂得基本的流通經濟學原則。

帶去二手市場賣的玩具應先清洗消毒;最好帶上玩具原來的說明書, 讓買家更詳盡地瞭解玩具的玩法。

讓玩具流動起來 幾個關係好、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可以在玩具方面實現資源分享:把寶貝近日裡不愛玩的玩具拿出來, 互換一下。 這種交換可以“交叉迴圈”——說不定哪天交換出去的玩具又回了家。

小孩子沒長性, 現在不愛玩的, 過一段時間說不定又有了新鮮感, 可以玩得津津有味。

以上這4種辦法, 家長都不會反對, 關鍵是看小朋友配不配合。 不只一位媽媽反映, 在幫孩子與玩具“斷舍離”的過程中, “小器”的孩子會突然對他厭棄多日甚至玩膩玩髒了的玩具戀戀不捨, 無論媽媽是要拿出去交換還是送人, 他都不幹, 有時還會哭鬧不休。

遇到這種情況, 又應當怎麼辦?

場景1:不肯放棄髒破玩具

“那只小熊好髒呀!把它扔掉吧, 媽媽給你買新的。 ”“我不!”孩子緊抱那只已陪伴他三年的玩具小熊。

Advertisiment
絕不撒手。

支招:小熊多年來天天睡在孩子的枕頭邊陪伴他, 已不是一樣玩具, 而是一個溫暖的小夥伴。 對孩子的這類“友伴玩具”, 媽媽要表示同情和愛護, 比如可以對孩子說:“你的小熊也應該洗洗澡啦。 ”或者是“媽媽給它縫了一件新外套, 咱們一起幫它穿上吧。 ”

照顧了孩子的念舊心理, 對其他玩具的“斷舍離”就不會遭遇太大的阻力。

場景2:不肯讓玩具藏起來

“把你暫時不玩的玩具收在這個紙箱裡吧!”“不!我的娃娃怕黑, 你不要把她關小黑屋!嗚……不要!”

支招:媽媽可以買一個玻璃小書櫥, 專門收納孩子不常玩的玩具。 因為書櫥用的是玻璃門, 玩具就不算被關“小黑屋”了。

這樣做的好處還包括:孩子可以時常“巡視”玩具,

Advertisiment
覺得自己很富有, 於是就不再那麼迫切地需要新玩具;原來不是很喜歡的玩具, 因為放在隨時看得到的地方, 可以避免被遺忘;過一段時間孩子又會像發現新大陸一樣, 取出一兩樣, 玩得很高興。

場景3:不肯讓玩具流轉出去

“咱們和斌斌家互換玩具好不好?”“不好!我的小汽車不能給他玩!”“你這孩子真自私, 那你也不要玩斌斌的小飛機!”“不行!我就要玩飛機!”

支招:孩子2歲就開始有強烈的玩具專屬意識, 分享意識則要到4歲以後才產生。 所以在2~4歲這個階段, 孩子很容易出現這種“自己的玩具不撒手, 別人的玩具也想要”的狀況。

這是孩子“自我邊界”發育的正常信號, 不要隨便給孩子貼上“自私”的標籤。 媽媽可為互換玩具引入遊戲機制,

Advertisiment
比如, 把所有的共用玩具放進一個大筐裡, 讓寶貝自己抓鬮, 看看自己今天會抽到哪樣玩具來玩。

場景4:玩具越貴扔得越快

“那個電動機器人這麼快就玩膩了?”“機器人沒意思, 除了會頭閃紅燈, 卡卡走路, 啥也不會!”“那麼貴, 扔掉不可惜?”“不好玩, 我不想要了!”

支招:高價玩具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成品玩具”, 不利於孩子開動腦筋, 孩子對他們也很難保持長久的興趣。 但這類玩具的“斷舍離”很容易讓大人“捨不得”, 所以媽媽要“狠下心”來。

通過對這類玩具的“斷舍離”, 媽媽會逐漸瞭解到, 沙子、黏土、手工紙、繪畫顏料、積木、拼圖紙板等“半成品玩具”, 才是孩子最理想的玩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