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當第一次發現孩子偷竊時

當家長第一次發現自己的孩子偷拿了別人的錢或物時, 往往想不通, 認為自己家中並非缺吃少穿, 怎麼能發生這種丟人現眼的事情呢?為此, 有的感到惶惑, 不知所措, 有的迷惑不解, 強調是受了外界的影響, 有的則不間青紅皂白, 非打即罵, 甚至關禁閉, 隔離反省等等。

我們說, 家長發現孩子做了不體面的事, 感到激動、氣憤是可以理解的。 但氣憤之余, 不少家長不是從家庭影響和教育不當上找原因, 而是過多地埋怨社會環境的不良影響, 處置方法上又操之過急, 簡單從事, 往往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Advertisiment
甚至激化矛盾, 造成不幸。 那麼, 一且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種不良行為時, 該怎麼辦呢?

從大多數犯偷竊行為的孩子看, 原因是比較複雜的。 但是, 作為學齡前兒童偶爾出現此類現象, 往往是家庭不良因素造成的。 因為初犯偷拿行為的兒童, 往往是自己所見所聞的“反映者”。 因此, 當發現自己的孩子不正當行為時, 家長首先應保持冷靜的頭腦, 誠懇地、實事求是地説明孩子認清錯誤的嚴重危害, 認真聽取孩子所犯錯誤的敘述, 分析造成的原委, 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幫助教育。 絕不能當眾呵斥, 也不宜隨便給初犯錯誤的孩子冠以“偷竊”之類的字眼。 否則, 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 疏遠了家庭與孩子的關係,

Advertisiment
更不利於對孩子的批評教育。

其次, 要分析家庭是否有不良因素的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 確有些家長不注意自身的修養, 暴露在子女面前的言行存在著明顯的錯誤。 比如有的學生常年使用單位用紙, 如公用信箋、各種表格紙。 顯然, 這是家長提供的方便。 還有的家庭無論家中或個人生活上缺少什麼東西, 不是以自己的勞動報酬去購置, 而是採用拉關係、走後門的手段去“弄”。 還有的當著孩子的面, 宜揚“這年頭老實人吃虧、受人欺”的謬論和事例, 等等。

由於孩子在這種家庭環境的薰陶下, 耳濡目染, 久而久之就領悟了其中的涵意。 他們在好奇心的馭使下, 便會走上模仿偷竊的道路。

再次, 要分析家長是否有教育不當的原因。

Advertisiment
有的父母把孩子視若掌上明珠, 百依百順,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 對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批評不教育, 把孩子嬌慣得為所欲為。 然而, 學齡前期的孩子評價是非的能力很低, 往往把父母贊成什麼反對什麼看成判斷正確與錯誤的標準。 如果一味嬌慣孩子, 不告訴他哪些是對的, 哪些是錯的, 孩子心目中就很難形成衡量是非的標準。 他很有可能在“我想要, “我想吃”的願望刺激下, 毫無顧忌的去拿。 因為孩子並不知道這是社會所卑視的偷盜行為。 也有的父母對子女管束很嚴, 孩子希望得到別的小孩所有的一切東西, 可是父母不予理睬。 孩子始終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和家庭的溫暖, 便偷偷地去買, 以致到別人那裡去偷。 實際上這是對家長的一種報復行為。
Advertisiment

另外, 有的孩子出於一種好奇心, 盲目體驗冒險的滋味而去偷多還有的是因為生理上的病態或智力低下, 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去偷竊。 對這樣的偷竊行為, 只要查明原因, 對症下藥, 就不難解決。

因此, 當發現孩子偶爾偷竊時, 首先應從家庭環境和父母教育上找原因。 抓住了這點, 就抓住了防範的關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