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當胎盤已不再保護胎兒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活得健康快樂, 然而先天性異常症(畸形及功能異常)的兒童卻年年增加。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兒童的健康陷入危機?

「多因數遺傳」是首要問題

據說目前出生的新生兒中, 三%~四%有某些先天性異常。 其中六五%原因不明, 二五%為遺傳因素, 最後一○%來自於環境因素。 所謂環境因素, 包括母體的病理狀態、胎內感染、輻射線、化學物質及藥物污染等。

「原因不明」占最大比例的原因, 在於「多因數遺傳」問題。 這是遺傳因素與環境因素交互作用所產生的毒性。 比方說, 環境荷爾蒙對胎兒的遺傳因數產生作用,

Advertisiment
而環境荷爾蒙本身又對胎兒造成器官障礙, 影響器官的形成。 如今的先天異常已經不能怪罪遺傳因素, 母體的子宮環境也是一大風險來源。

母體已無法保護胎兒?

母體守護胎兒的關卡

胎兒的成長、發育完全仰賴母親, 母體內有所謂的障壁機制, 可以避免吸收體內異物的特定組織共分為兩種:

‧「血腦障壁」:據說脂溶性越高的物質越容易通過, 而分子量高(分子體積大)的物質(如蛋白質等)不易通過。

‧「血胎盤障壁」:維持母體與胎兒接觸的重要機制。 母體的功用, 是盡可能為胎兒提供營養物質, 因此這道關卡會讓大多數分子量小到消化器官可以吸收的物質通過。 血胎盤障壁的攔阻能力不像血腦障壁那麼強大。

Advertisiment

化合物質可穿透胎盤

以往哺乳類的胎盤, 能阻止對胎兒發展成長有害的物質入侵, 而保護胎兒。 就連母體的女性荷爾蒙, 都因此不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性分化。 自然界存在的有害物質, 是無法通過血胎盤障壁的;可是到了二十世紀, 人類創造的化合物質, 由於分子量小, 很容易穿越胎盤。 自從人類誕生以來, 保護人類數百萬年的胎盤歷史, 就在二十世紀後半這不到五十年之內成為過去。 上天建構了精巧無比的人體, 但在設計之初並沒有考慮到這種有害物質的存在。

由於化合物質能輕易進入胎兒體內, 出生的孩子會帶有先天性異常的問題。 畢竟胎兒時期是毫無防備接受一切物質的時期, 一旦遭到有害物質入侵,

Advertisiment
後果自然不堪設想, 而且這些有害物質干擾的, 正是對於調節成長最重要的荷爾蒙分泌機制。 有許多事例能證明以上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在懷孕期間、或者要準備懷孕的女性, 最好能認知這些毒害。

青春期女性子宮癌藥害:DES症候群

至於能證明胎盤問題的事例可以己烯雌酚(DES)藥害事件為例。

一九三八年查理斯‧鐸斯博士成功地合成被認為能預防流產的「己烯雌酚」(DES)。 DES不具有類固醇骨格(SteroidalSkeleton), 是強力的雌激素(卵胞荷爾蒙)作用化合物。 以美國為首, 當時世界各國認為雌激素少的女性容易流產, 因此能口服攝取的DES立刻普及, 這種現象正所謂「人云亦云一窩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