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病理性黃疸勿掉以輕心

生理性黃疸無需擔心

“黃種人新生兒發生黃疸非常普遍, 肉眼觀察, 約有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出現黃疸。 ”農紹漢介紹, 人體內的血清膽紅素增高所引起的皮膚、眼睛鞏膜的黃染稱作“黃疸”。 血清膽紅素是人體內紅細胞衰老死亡後的降解產物, 如果血清膽紅素過多, 超過了肝臟的處理能力, 肝細胞對膽紅素的處理能力下降, 血清膽紅素不能及時排出體外, 就會引起黃疸。

黃疸程度不重並能自然消退多屬於生理性黃疸, 它是在正常發育過程中出現的症狀, 多於生後第2~3天出現, 第4~5天達到高峰, 第10~14天消退。

Advertisiment
早產兒生理性黃疸較足月兒多見, 黃疸程度較重, 消退也較慢, 可延長至2~4周。 此類黃疸一般不需特殊治療, 供給充足的水分與能量時多可自行消退, 早期開奶有助於黃疸消退。

病理性黃疸勿掉以輕心

如果是黃疸持續不退而且有加重的跡象, 同時寶寶出現精神不好、哭鬧增多、體重下降等情況時, 便不可再掉以輕心。 當新生兒出現以下情況之一時, 應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積極治療:1、24小時內出現黃疸;2、黃疸程度深, 進展快, 即在一天內就加深很多;3、黃疸持續時間長或消退後又重新出現並進行性加重:足月兒超過2周, 早產兒超過4周。

“從皮膚上看, 孩子的皮膚呈檸檬黃或胡蘿蔔黃, 都應該是病理性黃疸。 僅臉部、軀幹發黃為輕度,

Advertisiment
黃過膝蓋到腳是中度, 手心、腳心都是黃色就屬於重度了。 ”農紹漢表示, 引起病理性黃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常見的有母嬰血型不合導致溶血, 母親患肝炎、地中海貧血、腸道病, 孩子有宮內感染等, 有的則因為餵養母乳而出現。

儘管多數的黃疸比較好治療, 但如果黃疸濃度過高, 甚至發生“核黃疸”, 除可造成神經系統損害, 引起運動障礙、腦癱及聽力問題外, 嚴重的可導致死亡。 農紹漢說, 家長要密切觀察孩子的黃疸變化, 但最保險的還是在醫院監測, 一般情況下, 經皮測膽紅素如高於12.9毫克/分升, 則應住院診治。

目前治療新生兒病理性黃疸多數是採用照光治療。 通過照光, 能讓體內的膽紅素轉換成其他物質, 使得體內不斷堆積的膽紅素找到另一個出口,

Advertisiment
黃疸的症狀就能改善。 而照光對肝功能並沒有影響, 等到寶寶的肝臟成熟後, 能夠自己處理膽紅素時, 才算達到正常狀態。 但是照光後仍無法改善的寶寶, 必須以藥物或換血來治療。 如果黃疸是由於膽道閉鎖所形成的, 就需要用手術治療了。

另外, 專家提醒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 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的感染, 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 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