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病理性黃疸吃什麼藥

1 葡萄糖及鹼性溶液

葡萄糖可供給患兒熱量, 營養心、肝、腦等重要器官, 減少代謝性酸中毒。 酸中毒時, 血腦屏障開放, 可使膽紅素進入腦組織的量增加, 尚應及時輸給鹼性溶液糾正酸中毒, 預防膽紅素腦病。

用法:遵醫囑

2 血漿或白蛋白

供給與膽紅素聯結的白蛋白, 可使游離的非結合膽紅素減少, 預防膽紅素腦病。

用法:血漿25ml/次靜脈注射或白蛋白lg/kg加25%葡萄糖10~20ml靜脈滴注, 每天1~2次。

3 酶誘導劑

能誘導肝細胞滑面內質網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降低血清非結合膽紅素。 苯巴比妥尚能增加Y蛋白, 促進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

Advertisiment

用法:苯巴比妥每日5~8mg/kg, 尼可殺米每日100mg/kg, 皆分3次口服。 因需用藥2~3天才出現療效, 故要及早用藥。 兩藥同用可提高療效。

4 茵梔黃顆粒

茵梔黃顆粒, 清熱解毒, 利濕退黃。 有退黃疸和降低谷丙轉氨酶的作用。

用法:開水沖次服, 一次6克, 一日3次。

5 腎上腺皮質激素

能阻止抗原與抗體反應, 減少溶血;並有促進肝細胞葡萄糖醛酸轉移酶對膽紅素的結合能力。

用法:強的松每日1~2mg/kg分三次口服, 或氫化考地松每日6~8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1~2mg加10%葡萄糖100~150ml靜脈滴注。

6 中藥方一

功效:清熱利濕

中藥配方:茵陳10克, 梔子6克, 犬黃6克, 黃柏6克, 郁金6克, 砂仁2.4克, 滑石12克, 苡仁10克, 青皮6~11克, 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一劑, 取汁80~100毫升, 早晚兩次分服。

詳解:本方症為黃疸,

Advertisiment
屬於急性傳染性肝炎。

本病大多由於飲食不潔, 濕熱薰蒸, 症狀表現為厭食油腥, 脘腹不適, 大便色白, 皮膚發黃。 故治以茵陳蒿東加味, 療效尚穩妥。

本方採用茵陳、梔子、黃柏、滑石、苡仁清利濕熱;青皮、川樸、炒三仙、砂仁調氣化滯;大黃、郁金逐熱散瘀行血退黃。

全方組方合理, 共奏清熱利濕退黃之效。

7 中藥方二

功效:清熱利濕, 調氣活血

中藥配方:青黛3克, 紫草9克, 乳香6克, 白芷6克, 焦楂9克, 茜草9克, 綠茶9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一劑, 取汁80~100毫升, 早晚兩次分服。

詳解:本方症為黃疸性肝炎, 實熱型, 濕熱郁於肌膚, 氣不得運, 血不得行, 膽汁外溢, 以致皮膚鞏膜發黃。

對於此類黃疸, 醫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熱毒, 活血化瘀藥退黃外, 還常用綠茶來降轉氨酶。

Advertisiment

名老中醫認為, 綠茶主治肝膽濕熱, 有清肝、醒腦、祛濕、利水、退黃之功。

8 中藥方三

功效:健脾化濕, 利膽退黃

中藥配方:生麥芽9克, 茵陳15克, 金錢草9克, 穿腸草6克, 通草3克, 黃柏3克

用法:水煎服, 茵陳後下, 每日一劑, 取汁80~100毫升, 早晚三次分服。

詳解:肝膽濕熱蘊郁於裡, 上不得越, 下不得泄, 薰蒸瘀遏, 浸於肺, 發于皮, 則周身發黃;或由於濕邪內阻, 脾陽不振, 膽液為濕所困阻, 浸淫肌肉, 溢於皮膚。

故治療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 同時注意護脾胃之氣, 升發胃氣。

方以生麥芽配伍茵陳既是此理;金錢草、穿腸草、通草、黃柏均為通利之品。

對於黃疸較重或日久不愈者, 考慮濕熱夾雜, 內蘊與血分。

血瘀不行則黃疸日深, 可用活血化瘀之品, 加丹參、血竭、廣角之類,

Advertisiment
多可獲效。

9 茵陳丹參湯

症狀:出生後4周內的兒童, 出現目黃, 身黃, 尿黃。

功效:清熱解毒, 消退黃疸

中藥配方:茵陳15克, 丹參15克, 車前子6克, 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 一日一劑, 取汁80~100毫升, 分3~5次分服。

詳解:兒童黃疸日久不愈, 多是因為肝膽濕熱兼血瘀所致。 方中茵陳清熱利濕、疏肝利膽, 藥理研究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 並用降低血中膽紅素及解熱的功能;

丹參活血化瘀, 古有“一味丹參散, 功同四物湯”之說, 近代研究其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迴圈、促進肝臟生理機能好轉及縮小肝脾腫大的功能;

車前子性寒降泄, 能清利濕熱下行而利小便, 有較強的利尿作用;甘草調和諸藥, 清熱解毒。

四味藥配伍, 清熱去濕利膽、治血化瘀退黃之功尤佳。

Advertisiment

10 茵郁板棗湯

症狀:出生後4周內的兒童, 出現目黃, 身黃, 尿黃。

功效:清熱解毒, 消退黃疸

中藥配方:綿茵陳、蒲公英各10-30克, 郁金8-12克, 板藍根、大棗、虎杖各10-15克。

用法:每天1劑, 文火水煎, 取液0~100毫升, 每天3-4次。

詳解:兒童黃疸日久不愈, 多是因為肝膽濕熱兼血瘀所致。

茵陳有顯著的保肝作用, 對甲, 乙型肝炎, 黃疸型肝炎, 有顯著的療效。

有利膽,促進膽汁分泌, 增加膽汁中膽酸和膽紅素排出的作用。

11 消黃湯

中藥配方:茵陳6克, 川黃柏6克, 山梔子6克, 條黃芩6克, 川黃連3克, 生大黃1克。

功效:清熱利濕, 解毒消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薰蒸型黃疽。

用法用量:水煎濃縮至20毫升頻服。

12 利膽湯

中藥配方:茵陳6克, 蒲公英5克, 茯苓5克, 郁金3克, 天花粉3克, 澤瀉3克, 梔子3克,生甘草1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分3次服。

13 茵陳茅根湯

中藥配方:茵陳6克,白茅根5克,車前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14 曹頌昭經驗方——疏利清化湯

中藥配方:茵陳12克,金錢草15克,焦梔子6克,廣郁金6克,赤芍藥6克,白芍藥6克,醋柴胡5克,雞內金5克,石打穿l0克,豬苓l0克,茯苓10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臨床應用:肝大明顯者,加丹參、牡丹皮、莪術各10克。

梔子3克,生甘草1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每日一劑,分3次服。

13 茵陳茅根湯

中藥配方:茵陳6克,白茅根5克,車前草6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3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14 曹頌昭經驗方——疏利清化湯

中藥配方:茵陳12克,金錢草15克,焦梔子6克,廣郁金6克,赤芍藥6克,白芍藥6克,醋柴胡5克,雞內金5克,石打穿l0克,豬苓l0克,茯苓10克。

功效:清熱利濕,利膽退黃。

適應證:適用於本病濕熱發黃證。

用法用量:水煎取汁100~150毫升,分次喂服,每日一劑。

臨床應用:肝大明顯者,加丹參、牡丹皮、莪術各10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