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黃疸的四種類型
病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24小時之內就會出現, 而且黃疸的程度較重, 持續時間也較長或黃疸消退後又複現。 引發病理性黃疸的疾病較多, 常見的疾病有新生兒溶血症、膽道閉鎖、新生兒肝炎、新生兒敗血症以及一些遺傳性疾病。
Advertisiment
病理性黃疸主要有四種類型, 包括:
(1)溶血性黃疸:溶血性黃疸最常見原因是ABO溶血, 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 以母親血型為0、胎兒血型為A或B最多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 且造成的黃疸較輕。 這樣一來, 一些父母會十分緊張, 擔心孩子會發生ABO溶血, 其實要說明的一點是:不是所有ABO系統血型不合的新生兒都會發生溶血。 據報導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 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 且逐漸加重。
(2)感染性黃疸:感染性黃疸是由於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主要使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
Advertisiment
(3)阻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 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 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2周或3-4周又出現黃疸, 逐漸加深, 同時大便顏色逐漸變為淺黃色, 甚至呈白陶土色。
(4)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 少數母乳餵養的新生兒, 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 原因還不十分明瞭。 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
Advertisiment
怎麼區別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一般在出生後3天左右出現, 少數在生後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膚輕微發黃, 或延遲到生後5天出現。 以後逐漸加重, 通常於黃疸出現後第2—3天最明顯。
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早, 常在生後24小時內出現。 如果一個新生兒生後幾小時就出現黃疸, 一般最早出現的部位是鞏膜和面部, 那麼提示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2、黃疸的程度
生理性黃疸:主要靠測定血清膽紅素來判定。 生理性黃疸的最高值, 是新生足月兒不應超過12mg%,
Advertisiment
病理性黃疸:黃疸進展快, 從面部逐漸波及到軀幹、四肢, 如果發現新生兒手足心均被黃染, 多提示其血膽紅素值超過12mg%。
有一個判斷黃疸的簡單方法:
輕度:僅僅是面部黃染;
中度:軀幹部皮膚黃染;
重度:四肢和手足心都出現黃染。
3、黃疸消退的時間
生理性黃疸:新生足月兒一般在生後7—10天黃疸消退, 最遲不能超過生後2周, 早產兒可延遲至生後3—4周退淨。
病理性黃疸:常超過2周, 早產兒超過3周。 如果新生兒生後2周仍有黃疸, 無論血清膽紅素是多少均提示是異常情況, 家長最好帶其到醫院作必要的檢查, 以便找出引起黃疸的原因。
4、其它細節
生理性黃疸:新生兒除黃疸外,
Advertisiment
病理性黃疸:新生兒精神狀態明顯不是特別好, 有時候還出現了雙眼往一個方向凝視或者驚叫或者抽搐。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
不論何種原因, 病理性黃疸嚴重時均可引起“核黃疸”, 除了造成神經系統損害外, 嚴重的還可能引起死亡。 因此,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應重在預防, 如孕期防止弓形體、風疹病毒感染, 尤其是在孕早期防止病毒感染;出生後防止敗血症的發生;新生兒出生時接種乙肝疫苗等。
為了預防新生兒黃疸, 媽媽和寶寶都應該儘量避免接觸能誘發溶血的藥物、化學物品, 禁用可誘發溶血性貧血的氧化劑藥物。 如果寶寶是由母乳餵養的, 媽媽要忌用氧化劑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接觸。 媽媽要忌用氧化劑藥物,忌食蠶豆,忌與樟腦丸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