痱子也要分清類型再下藥
痱子的形成是由於夏季氣溫高, 濕度大, 出汗過多, 不易蒸發, 汗液使表皮角質層浸漬, 致汗腺導管口閉塞, 汗腺導管內汗液瀦留後, 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 汗液滲入周圍組織引起刺激, 于汗孔處發生皰疹和丘疹, 發生痱子。
也有醫家認為:汗孔的閉塞是一種汗孔的原發性葡萄球菌感染, 此種感染與熱和濕的環境有關。
臨床上, 痱子分為三種類型:
(一)紅痱(紅色粟粒疹)
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 臨床上最常見, 任何年齡均可發生。 好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禁☆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
Advertisiment
(二)白痱(晶形粟粒疹)
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 常見於高溫, 並有大量出汗、長期臥床、過度衰弱的患者。 在頸、軀幹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 壁極薄, 微亮, 內容清, 無紅暈。 無自覺症狀, 輕擦之後易破, 幹後有極薄的細小鱗屑。
(三)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痱子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 臨床上較為少見, 常發生於皺褶部位, 如四肢屈側和陰部, 小兒頭頸部也常見。 膿皰內容常無菌, 或為非致病性球菌, 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一般來說, 痱子最容易長在兒童身上,
Advertisiment
對白痱子患兒一般不須特殊處理。 紅痱子患兒應注意保持皮膚清潔, 搽用痱子水等藥物。 膿痱子的患兒, 除了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外, 應給予有效的抗感染治療。 如果出現皮膚感染伴有發熱, 要及時送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