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痱子的成因及3大痱子類型盤點

痱子是夏天最多見的皮膚急性炎症。 痱子是由汗孔阻塞引起的, 多發生在頸、胸背、肘窩、膕窩等部位, 小孩可發生在頭部、前額等處。 初起時皮膚發紅, 然後出現針頭大小的紅色丘疹或丘皰疹, 密集成片, 其中有些丘疹呈膿性。 生了痱子後劇癢、疼痛, 有時還會有一陣陣熱辣的灼痛等表現。
痱子的形成是由於夏季氣溫高、濕度大, 身體出汗過多, 不易蒸發, 汗液浸漬表皮角質層, 致汗腺導管口閉塞, 汗腺導管內汗液儲留後, 因內壓增高而發生破裂, 汗液滲入周圍組織引起刺激, 于汗孔處發生皰疹和丘疹,
Advertisiment
發生痱子。 也有醫家認為:汗孔的閉塞是一種汗孔的原發性葡萄球菌感染, 此種感染與熱和濕的環境有關。
臨床痱子的三種類型
紅痱
臨床上最常見的紅痱(紅色粟粒疹)是因汗液在表皮內稍深處溢出而成。 任何年齡均可發生。 多發於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婦女乳☆禁☆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 為針頭大小的尖頭圓形的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 有輕度紅暈。 皮疹常成批出現, 自覺輕微燒灼及刺癢感。 皮疹消退後有中輕度皮屑。
白痱
白痱(晶形粟粒疹) 是汗液在角質層內或角質層下溢出而成。 常見於高溫環境中大量出汗、長期臥床和過度衰弱的患者。 在頸、軀幹部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小, 淺表性小水皰, 壁極薄, 微亮, 內容清,
Advertisiment
無紅暈。 無自覺症狀, 輕擦之後易破, 幹後有極薄的細小鱗唇。
膿痱
膿痱(膿疤性粟粒疹) 是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 臨床上較為少見, 常發生於皺襞部位, 如四肢屈側和陰部, 小兒頭頸部也常見。 膿皰內常無菌, 或為非致病性球菌, 但潰破後可繼發感染。
(責任編輯:Jenny)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