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痹症的中醫藥治療調理方

痹症相當於西醫所說的風濕性關節炎及類風濕性關節炎, 病人每逢天陰或下雨之前、氣候突然變化的時候, 以及季節變換的當口, 關節、肌肉和筋骨就會開始痠痛, 或疼痛就要加重。

中醫認為痹症是由於久居濕地, 當風露宿, 冒寒涉水;或病後、產後氣血虛損, 正氣不足, 風、寒、濕、熱邪乘虛侵襲經脈、關節, 阻礙氣血運行而得病。 可將痹症分為兩大類進行治療:

風濕熱痹:

病程較短, 病勢較急, 關節紅腫熱痛, 發熱口渴, 舌紅苔黃, 脈快。 治法用清熱化濕, 祛風通絡。

1.輕症病人可用銀花藤、桑枝各30克, 防己、知母、丹皮各6克,

Advertisiment
生地、威靈仙、連翹、川牛膝各10克, 煎服, 每天1劑。

2.高熱口渴, 關節腫痛較重的病人可用生石膏30克, 生地、銀花藤各15克, 知母、連翹、防己、赤芍、地龍各10克, 、桂枝、甘草各5克, 煎服, 每天1劑。

3.中成藥可選用當歸拈痛丸或三妙丸。

痰瘀久痹:

痹痛日久可引起痰瘀痹阻, 出現關節疼痛, 反復發作, 活動受限或關節畸形, 強直腫大, 舌紫脈細澀。 風濕性關節炎慢性活動期、類風濕性關節炎晚期常可出現這種情況。 治療應化痰行瘀, 搜風通絡。 常服人參再造丸或大活絡丹有一定療效。

除藥物治療外, 還可採用推拿療法、針灸療法、發泡療法、藥物穴位注射療法等綜合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