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癲癇寶寶日常護理緊急處置

孩子突然雙眼上翻、眼瞼眨動、四肢僵直、口吐白沫, 你們是不是嚇得手足無措?這就是癲癇, 俗稱“羊角風”, 因為它發病的樣子恐怖, 加上聽說治療困難、可帶來嚴重的神經系統後遺症, 甚至可遺傳給下一代, 家長都會著急上火甚至絕望。 但事實上, 70%~80%的癲癇病人經過科學合理的治療, 可達到臨床治癒, 像正常人一樣生活。

癲癇病的典型特徵

癲癇是神經系統常見病, 患病率高(約5‰~10‰)。 它可由多種病因引起, 是以突發性、暫時性、反復發作性為主要表現的慢性腦功能障礙綜合征。

高發時期:嬰幼兒期是第一個高峰期

兒童是癲癇的高發時期,

Advertisiment
18歲以下兒童占全部癲癇患者的60%以上, 大多數發生於學齡前期, 嬰幼兒期是癲癇發病的第一個高峰期。

發作表現:有規律性

癲癇發作的表現複雜多樣, 但具有一定的規律性, 即發作突然, 呈反復性, 表現形式相對比較刻板。 癲癇發作時, 孩子會表現為雙眼上翻、眼瞼眨動、四肢僵直、口吐白沫、呼之不應, 也可能表現為輕微的抖動或一側肢體的抽動、愣神等, 多數孩子每次發作的形式類似。 根據發作形式及腦電圖的不同, 可分為全面性發作和部分性發作。 全面性發作常常表現為意識喪失如強直—陣攣發作、失神發作、肌陣攣發作、失張力發作等。 部分性發作沒有意識喪失, 常表現為運動性發作、感覺性發作、自主神經性發作等。

Advertisiment
在兒童時期, 孩子的癲癇發作還會表現為暈厥、睡眠障礙等 。

癲癇發作時, 做好記錄

當孩子出現發作性症狀時, 首先要明確發作的性質, 以便進行有效的治療。 為了給醫生提供客觀、全面的資料, 家長要仔細觀察孩子癲癇發作的形式, 盡可能用手機、相機或攝像機將孩子的發作錄下來, 這樣對於診斷非常有幫助。 錄影時光線要充足, 將孩子完全暴露, 錄影過程中要儘量包括孩子全身的整體情況、面部以及發作的主要部位(比如抽搐的肢體、眼瞼等)的清晰影像。 這樣非常有利於醫生做出正確的判斷。

生活護理至關重要

除了積極配合治療, 日常生活中的細緻照顧和護理對身體的恢復也 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Advertisiment

飲食清淡, 避免過饑或過飽

要給孩子提供富於營養、容易消化的食物, 多吃清淡、含維生素高的蔬菜和水果。 飲食要有規律, 定時定量, 避免過飽或過饑。 具有興奮作用的可樂、茶、咖啡等不要給孩子喝。

規律作息不熬夜

要讓孩子的生活有規律, 睡眠充足, 不熬夜, 也不要讓他太疲累。

休閒活動要適當

患了癲癇病, 孩子還是可以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的, 這對他的身心發展很有好處, 只要避免一些危險或過於激烈的活動就可以了。 平時在家也可以讓孩子看電視、用電腦及玩電子遊戲, 但要注意避免長時間使用, 電視、電子遊戲等避免畫面過於炫目、刺激。

孩子癲癇發作時, 要父母冷靜下來給他錄影, 對於父母來說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Advertisiment
當時可能已經慌亂得不行了。 但是, 這樣做對孩子的治療卻是很重要、很有幫助的。 因為癲癇發作通常都是很突然的事, 發作時又不能移動他, 醫生通常看不到孩子發作時的情況。 錄影可以最直觀地給醫生提供第一手材料, 對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都很有幫助。

“除了積極配合治療, 日常生活中的細緻照顧和護理對身體的恢復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

和幼稚園、學校及醫生做好三方溝通

 在孩子入園或入學時,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會因為疾病而被幼稚園拒收, 或被小朋友笑話, 刻意隱瞞了孩子的病情。 如果孩子在幼稚園或學校發作, 老師沒有思想準備, 不知道如何處置, 也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Advertisiment

 孩子上幼稚園或上學後, 應該讓老師知道實情。 首先, 家長要告知老師孩子的發作類型及具體表現, 發作時需要做的措施, 這樣能避免老師面對孩子突然發作時驚慌失措。 其次, 應該告訴老師平時關注孩子的發作情況, 這樣可以使家長及時獲得資訊, 再回饋給醫生, 以利於醫生調整藥物劑量, 減少副作用。

跟老師說好, 在學校的日常活動中, 可以一視同仁地對待孩子, 老師從容的反應和必要的解釋可以消除其他孩子的迷惑和恐懼, 從而接受甚至幫助你的孩子, 而不是孤立和嘲笑他。

發作時的緊急處理, 一定要知道!

1、不能慌張, 家長六神無主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糕。

2、做好安全防護, 將孩子放在安全的地方, 周圍不要有尖銳的物體(如桌角、椅子等), 避免磕碰引起外傷。

3、擺正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建議將孩子平臥,頭轉向一側,利於口腔分泌物排出,防止誤吸,如果孩子的牙關緊閉,切忌強行撬開牙齒,以防牙齒脫落,誤吸入氣道,造成生命危險。

4、不要用外力試圖讓孩子的發作動作停止,這樣做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可能會導致孩子受傷。

5、如果發作不能緩解,要帶孩子去急診 。 

避免磕碰引起外傷。

3、擺正體位,保持呼吸道通暢,建議將孩子平臥,頭轉向一側,利於口腔分泌物排出,防止誤吸,如果孩子的牙關緊閉,切忌強行撬開牙齒,以防牙齒脫落,誤吸入氣道,造成生命危險。

4、不要用外力試圖讓孩子的發作動作停止,這樣做不但起不到任何效果,而且可能會導致孩子受傷。

5、如果發作不能緩解,要帶孩子去急診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