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達達才三歲半, 卻已經是個“老病號”了, 自從半年前醫院確診他得了癲癇, 達達媽媽就格外關注他的健康狀況。 媽媽最怕達達感冒、發燒了, 因為那樣容易誘發達達抽搐, 不過人吃五穀雜糧, 哪有不生病的呢?達達媽媽又該怎麼辦呢?
關於癲癇寶寶的10種說法Yes or No
說法1:癲癇就是抽風。
No.
應該說, 老百姓所說的“抽風”在醫學上被稱為“驚厥”。 驚厥和發熱、腹痛一樣, 是一種症狀, 臨床上以出現肢體節律性運動(抽搐)、昏迷為其主要特徵, 很多種疾病都可以表現為驚厥。 癲癇是能引發驚厥的若干類疾病中的一種,
Advertisiment
說法2:癲癇其實挺常見的。
Yes.
癲癇指的是陣發性、暫時性腦功能失調, 主要是因為腦神經源反復性過度放電所致, 發作的症狀由於異常放電的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 常有意識障礙, 感覺、情感、行為或植物神經功能異常。 這種疾病屬於常見病之一, 在神經科僅次於頭痛, 尤其是兒童的發病率較高。
說法3:只有大腦感染才會引發癲癇
No
許多種因素均可造成癲癇, 包括遺傳因素、腦部疾病、全身或系統性疾病等。 寶寶出生前造成癲癇的因素有先天愚型、腦發育不全, 產時因素則包括窒息、出血, 產後因素為顱腦外傷、顱內腫瘤, 其他因素還包括熱厥、遺傳、代謝性疾病、內分泌疾病等。
說法4:許多癲癇寶寶的表現並不一樣
Advertisiment
Yes.
的確, 癲癇寶寶的發作類型真的是五花八門, 有全身發作、部分性癲癇、精神運動性癲癇、植物神經型癲癇、部分性癲癇擴展為繼發性全身發作……嚴重的會意識喪失、全身僵直、強烈抽搐, 輕微的則僅僅表現為頭痛或腹痛、噁心、嘔吐。
說法5:腦電圖正常的寶寶肯定不是癲癇患兒
No.
診斷癲癇需要全面分析、綜合判斷。 除了詳細詢問病史、既往史、生產史、圍產期史, 瞭解發作時的特徵, 仔細進行神經系統查體外, 腦電圖對診斷癲癇的幫助確實很大。 腦電圖存在特徵性異常的, 可以確診為癲癇, 但由於存在假陰性, 故腦電圖正常者也不能排除癲癇。
說法6:寶寶一旦得了癲癇就“治不好了”!
No.
罹患癲癇的寶寶其預後決定於病因、發作類型、發作嚴重程度、年齡、治療、腦電圖改變等多方面因素。
Advertisiment
說法7:癲癇一定要堅持治療, 否則會有很大危害
Yes.
癲癇是一種慢性疾病, 一旦確診越早治療, 腦損傷越小, 預後越好, 否則長期頻繁的發作可導致寶寶的身心、智力受到嚴重影響, 包括隨時隨地發作造成的意外傷害, 精神壓抑、身心健康受到影響, 記憶障礙、智力下降、性格改變, 甚至喪失獨立生活能力。
說法8:癲癇治療只能使用藥物。
No.
目前, 癲癇的治療包括病因治療、手術治療、藥物治療、綜合治療等手段。 病因治療和手術治療主要針對代謝、內分泌紊亂或有局限性病灶的患兒,
Advertisiment
說法9:癲癇發作比較嚴重時, 可能會出現癲癇持續狀態
Yes.
癲癇持續狀態指的是癲癇連續發作其間意識未完全恢復又頻繁再發, 或發作持續30分鐘以上, 癲癇持續狀態若沒有得到及時治療, 可能會因為高熱、腦水腫、顱高壓、迴圈衰竭或神經元過度興奮導致不可逆的腦損傷遺留後遺症, 甚至危及到寶寶的生命。
說法10:癲癇這種病防不勝防
No.
預防癲癇應當從娃娃抓起。 產前要注意准媽媽的身體健康、減少感染、增加營養, 加強產前診斷和新生兒篩查, 圍產期要避免寶寶缺氧、產傷、感染,
Advertisiment
出鏡寶寶:崗崗
年齡:5歲半
崗崗有時候呆著呆著就嚇媽媽一大跳, 他可能會突然意識喪失, 隨即倒在地上, 全身肌肉強烈收縮, 還會發出一聲尖叫, 臉色發青、眼睛上翻, 大約過了十幾秒鐘便變為全身有節律的手動, 再持續幾分鐘後口吐白沫陷入昏睡狀態。
紙上診斷:全身強直陣攣性發作
育兒兒經驗談:
★儘管這種全身強直陣攣癲癇大發作的形式最為常見, 但處於嬰幼兒期的寶寶大多為不完全的大發作表現, 即有的表現為強直發作, 有的則以陣攣發作為主。
★這種大發作常見於“原發性”癲癇, 被認為與遺傳因素相關。寶寶抽搐時可以伴有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發作數小時後神志清醒。
★當寶寶發作並不典型,尤其是沒有先兆表現、咬舌、口吐白沫、尿便失禁時,需要與癲癇小發作相鑒別,以便更準確地對症用藥,選擇最為合適的治療控制方案。
出鏡寶寶:赫赫
年齡:3歲半
早就已經學會自己拿著筷子吃飯的赫赫最近添了個毛病,有時候吃著吃著飯突然呆愣在那裡,一動不動,兩隻大眼睛定定地凝視著前方,連拿著的筷子掉在地上也渾然不覺,媽媽叫他也全無反應,總得過上十幾秒才能回過神兒來,有時候甚至會連著出現數次。
紙上診斷:失神發作
育兒經驗談:
★看似只是“走神兒”,實際上這是一種癲癇小發作,它的主要特點為,突然開始、突然結束,發作持續時間短暫,寶寶存在意識障礙,發作比較頻繁。
★這種小發作被稱為失神發作,寶寶發作前沒有先兆、發作後沒有嗜睡,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視。這種情況多見於3到10歲的寶寶。
★寶寶意識恢復後可以繼續正常活動,但完全不記得剛才發生的事,除了單純失神發作外,還可以伴有輕微陣攣、失張力、肌肉強直、自動症、植物神經異常等。
出鏡寶寶:豔豔
年齡:8月齡
才8個月大的豔豔之前發育良好,一切正常,可自從兩個月之前罹患了化膿性腦膜炎,隨後便慢慢出現了肌肉陣攣的現象。經常是頭部、頸部、軀幹或右側上肢突然抽動,一屈一屈的,這時寶寶會使勁的哭鬧,而且還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偶爾會變成全身性大發作。
紙上診斷:小運動型發作
育兒經驗談:
★這類癲癇寶寶發病早、預後不好、治療起來比較棘手。小運動型發作的癲癇大多出現在生後6個月到6歲之間,常伴有腦部的器質性病變和智力發育落後。
★小運動發作包括及陣攣發作、無運動性發作、不典型失神等類型。無運動發作為一過性肌張力喪失,比如突然低頭或倒地,大多持續近1到3秒,可連續數次。
★小運動型發作大多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綜合征,最多見於胎兒異常、染色體畸變或圍產期缺氧,也可見於代謝紊亂、腦炎、腦膜炎等,有的存在家族遺傳的特點。
出鏡寶寶:紅紅
年齡:4月齡
原本能吃能睡的紅紅最近不知怎麼了,有時候頭和軀幹會突然猛地前屈,上肢先向前伸,然後屈曲內收,下肢屈曲,偶爾還會呈現為伸直的狀態,抽搐發作時甚至表現為角弓反張的姿勢,每下抽搐僅持續1到2秒,但會連續的、有節律的抽搐若干下……
紙上診斷:嬰兒痙攣症
育兒經驗談:
★嬰兒痙攣症是嬰兒時期最為嚴重的一種肌陣攣發作,大多在3到7月齡間起病,少數在1到13月齡發病,而到2歲以後就很少見了。
★這種癲癇發作時會有意識喪失,抽搐後可能出現一聲喊叫或哭聲,發作時瞳孔散大、眼球震顫、出汗、面色蒼白或青紫,發作可以極為頻繁,嚴重者每日可達上百次。
★這樣的寶寶大約80%到90%會有智力減退,常常伴有偏癱、腦萎縮,此類疾病有40%原因不明,其他則與產傷、先天發育異常、新生兒缺氧、宮內感染、染色體畸變等因素有關。
出鏡寶寶:暘暘
年齡:2月齡
細心的媽媽發現暘暘有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表現,先是一側口角歪斜,隨即順次有節律地出現拇指、其他四指、手、手臂、肩膀、軀幹、下肢等部位的抽動,此時寶寶的神智是清醒的,而抽搐持續的時間可不算短,抽搐以後抽動的那側身體還會有短時間的麻痹。
紙上診斷:局限性發作
育兒經驗談:
★這種現象也屬於癲癇發作,準確地講,屬於局限性發作中的局限性運動發作,又被稱為傑克森發作,有的寶寶可以表現為抽動從手臂開始,逐漸波及到面部和下肢。
★局限性運動發作是大腦皮層運動區局部的異常放電所致,如果此時異常放電從一側傳播到對側大腦半球,則抽搐就會變為全身性,並伴有意識喪失。
★此外,還有半身性運動發作、局限性☆禁☆感覺性發作等,局限性運動發作有時與全身性代謝障礙有關,比如低鈣血症、低血糖等。
出鏡寶寶:銘銘
年齡:4歲
原本正看著動畫片或玩著玩具的銘銘突然好像非常恐懼的樣子,只見他停止了一切動作,只是頻繁地眨著眼睛,嘴裡明明什麼都沒有卻似乎在不停地嚼著“東西”,隨即或者是胡言亂語,完全不知他想表達什麼,或者是哈哈大笑,不明所以,最後便會沉沉睡去。
紙上診斷:精神運動性發作
育兒經驗談:
★精神運動型癲癇可以見於任何年齡段的寶寶,由於主要是大腦顳葉異常放電引發的,故而又被稱為顳葉癲癇,不過也有的是大腦額葉、頂葉、枕葉皮層的病變所致。
★這類疾病的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是產傷、缺氧、嚴重高熱驚厥、癲癇持續狀態、顱腦外傷、腦炎、腦膜炎、顳葉占位元病變等,部分寶寶與遺傳因素有關。
★這類癲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意識、運動、感覺及植物神經方面的異常,發作多則一日數次,少則數月一次,每次大多持續1到3分鐘。
出鏡寶寶:多多
年齡:6歲4個月
不知道為什麼,多多總會犯“肚子疼”,查來查去沒有什麼闌尾炎、胰腺炎、腸套疊,不過就是會反復發作腹痛,有時臉色會變得蒼白或青紫,有時候還有心跳加快、眩暈、多汗、流涎、全身無力、腿痛胸痛等症狀。
紙上診斷:植物神經性發作
育兒經驗談:
★以腹痛為主的被稱為“腹型癲癇”;以噁心、嘔吐為主要發作的,叫“再發性嘔吐”;以頭痛為主者,稱“頭痛性癲癇”。這些都屬於植物神經性癲癇,不伴有軀體抽搐發作。
★植物神經性癲癇發作時可逐漸出現也可以突然開始,意識障礙可輕可重,發作後可有嗜睡,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甚至可長達1到2天,發作的頻率並不固定。
★這一類型的癲癇嬰兒期即可發病,但多見於6到9歲的寶寶,可以伴有行為障礙、學習困難,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診斷較為困難,必須慎重排除其他內、外科疾病。
這6種“狀況”與癲癇無關No.1
有的寶寶在大聲啼哭後突然出現青紫,甚至是短暫的意識喪失……
可能情況:呼吸暫停,摒氣發作
嬰幼兒期,有的寶寶會因為不如意、恐懼或疼痛突發呼吸暫停,持續1到3分鐘後呼吸恢復、青紫消失,大多到5歲以後這類現象可以自行消失,腦電圖監測正常。
No.2
如果寶寶蹲著蹲著突然站起身子,然後眼前發黑、臉色蒼白……
可能情況:暈厥,低血壓
當寶寶體位突然改變,從蹲位站立,會出現腦部血流量瞬間減少的情況,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意識喪失,甚至出現四肢抽動的現象,但大多很快便可恢復正常,腦電圖正常。
No.3
學齡期寶寶有時候會突發頭痛,嚴重的還有複視、眩暈、輕微偏癱……
可能情況: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陣發性疾患,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與顱內動脈痙攣、一過性局限性腦缺血有關。偏頭痛的發作都在同側,可持續數小時至2天,需要與頭痛性癲癇鑒別。
No.4
當寶寶突然變得不安、焦躁、臉色蒼白、出汗、癱軟,服糖後立即清醒……
可能情況:低血糖
進食不好、消耗過大、存在感染等情況時,寶寶比成人成容易發生低血糖,寶寶大多先是感到饑餓,然後才會出現一系列不適感,但不會有尿便失禁或咬舌受傷等情形,且給糖後即緩解。
No.5
寶寶在大白天便突然起病,停止原有活動,陷入睡眠狀態,清醒後照常活動……
可能情況:發作性睡病
這種疾病較為少見,被稱為再發性晝睡,與癲癇的突發狀況很接近,可以入睡片刻或數小時以上,清醒後如常,目前此病的原因尚不明確,某些藥物如中樞興奮劑治療有效。
No.6
倘若寶寶出現了“大發作樣的抽搐”,但倒下後卻並沒有受傷,腦電圖也正常……
可能情況:癔症
雖然在兒童期這類情況並不多見,卻又切實存在,在某些精神誘因下,寶寶出現非常接近大發作的表現,但沒有咬舌、尿便失禁,查體瞳孔光反應存在,面色如常,無陽性體征。
照顧癲癇寶寶三步走
第一步 就診原則
癲癇寶寶的診療原則可以簡單歸納為“儘早發現、祛除病因、降低損傷、規則治療”。媽媽要細心觀察自家寶寶的情形,一旦發現存在可疑“癲癇”的情況,要儘早帶寶寶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加以確診,積極配合醫生儘快明確癲癇寶寶的臨床類型,遵醫囑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定期隨診,請勿隨意相信偏方,切忌亂投藥物,以免耽誤診療時間,影響預後。
第二步 用藥原則
治療癲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服用藥物。抗癲癇藥物需要根據寶寶的癲癇類型加以精細選擇,儘量從單一藥物開始用起,用藥量要足、服用方法正確、時間規律,不可隨意停用藥物,否則將可能誘發嚴重的癲癇持續狀態,應維持恒定的血藥濃度,定期監測體內的藥物濃度,注意藥物毒副作用,密切觀察藥物中毒的情況,妥善加以保管,以免寶寶誤服過量引發中毒。
第三步 護理原則
對於癲癇寶寶而言,首先要避免突然發病時造成磕碰、窒息等意外傷害;其次要儘量減少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比如發熱、感染、疲勞、熬夜,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機都有可能引發疾病的發病;同時要保證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飲食清淡且營養豐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飲料;最後還應避免應用含有咖啡因、麻黃堿等成分的興奮類藥物。
被認為與遺傳因素相關。寶寶抽搐時可以伴有呼吸暫停、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對光反應消失,發作數小時後神志清醒。★當寶寶發作並不典型,尤其是沒有先兆表現、咬舌、口吐白沫、尿便失禁時,需要與癲癇小發作相鑒別,以便更準確地對症用藥,選擇最為合適的治療控制方案。
出鏡寶寶:赫赫
年齡:3歲半
早就已經學會自己拿著筷子吃飯的赫赫最近添了個毛病,有時候吃著吃著飯突然呆愣在那裡,一動不動,兩隻大眼睛定定地凝視著前方,連拿著的筷子掉在地上也渾然不覺,媽媽叫他也全無反應,總得過上十幾秒才能回過神兒來,有時候甚至會連著出現數次。
紙上診斷:失神發作
育兒經驗談:
★看似只是“走神兒”,實際上這是一種癲癇小發作,它的主要特點為,突然開始、突然結束,發作持續時間短暫,寶寶存在意識障礙,發作比較頻繁。
★這種小發作被稱為失神發作,寶寶發作前沒有先兆、發作後沒有嗜睡,因此往往容易被忽視。這種情況多見於3到10歲的寶寶。
★寶寶意識恢復後可以繼續正常活動,但完全不記得剛才發生的事,除了單純失神發作外,還可以伴有輕微陣攣、失張力、肌肉強直、自動症、植物神經異常等。
出鏡寶寶:豔豔
年齡:8月齡
才8個月大的豔豔之前發育良好,一切正常,可自從兩個月之前罹患了化膿性腦膜炎,隨後便慢慢出現了肌肉陣攣的現象。經常是頭部、頸部、軀幹或右側上肢突然抽動,一屈一屈的,這時寶寶會使勁的哭鬧,而且還有逐漸加重的趨勢,偶爾會變成全身性大發作。
紙上診斷:小運動型發作
育兒經驗談:
★這類癲癇寶寶發病早、預後不好、治療起來比較棘手。小運動型發作的癲癇大多出現在生後6個月到6歲之間,常伴有腦部的器質性病變和智力發育落後。
★小運動發作包括及陣攣發作、無運動性發作、不典型失神等類型。無運動發作為一過性肌張力喪失,比如突然低頭或倒地,大多持續近1到3秒,可連續數次。
★小運動型發作大多是多種病因引起的綜合征,最多見於胎兒異常、染色體畸變或圍產期缺氧,也可見於代謝紊亂、腦炎、腦膜炎等,有的存在家族遺傳的特點。
出鏡寶寶:紅紅
年齡:4月齡
原本能吃能睡的紅紅最近不知怎麼了,有時候頭和軀幹會突然猛地前屈,上肢先向前伸,然後屈曲內收,下肢屈曲,偶爾還會呈現為伸直的狀態,抽搐發作時甚至表現為角弓反張的姿勢,每下抽搐僅持續1到2秒,但會連續的、有節律的抽搐若干下……
紙上診斷:嬰兒痙攣症
育兒經驗談:
★嬰兒痙攣症是嬰兒時期最為嚴重的一種肌陣攣發作,大多在3到7月齡間起病,少數在1到13月齡發病,而到2歲以後就很少見了。
★這種癲癇發作時會有意識喪失,抽搐後可能出現一聲喊叫或哭聲,發作時瞳孔散大、眼球震顫、出汗、面色蒼白或青紫,發作可以極為頻繁,嚴重者每日可達上百次。
★這樣的寶寶大約80%到90%會有智力減退,常常伴有偏癱、腦萎縮,此類疾病有40%原因不明,其他則與產傷、先天發育異常、新生兒缺氧、宮內感染、染色體畸變等因素有關。
出鏡寶寶:暘暘
年齡:2月齡
細心的媽媽發現暘暘有時候會有一種奇怪的表現,先是一側口角歪斜,隨即順次有節律地出現拇指、其他四指、手、手臂、肩膀、軀幹、下肢等部位的抽動,此時寶寶的神智是清醒的,而抽搐持續的時間可不算短,抽搐以後抽動的那側身體還會有短時間的麻痹。
紙上診斷:局限性發作
育兒經驗談:
★這種現象也屬於癲癇發作,準確地講,屬於局限性發作中的局限性運動發作,又被稱為傑克森發作,有的寶寶可以表現為抽動從手臂開始,逐漸波及到面部和下肢。
★局限性運動發作是大腦皮層運動區局部的異常放電所致,如果此時異常放電從一側傳播到對側大腦半球,則抽搐就會變為全身性,並伴有意識喪失。
★此外,還有半身性運動發作、局限性☆禁☆感覺性發作等,局限性運動發作有時與全身性代謝障礙有關,比如低鈣血症、低血糖等。
出鏡寶寶:銘銘
年齡:4歲
原本正看著動畫片或玩著玩具的銘銘突然好像非常恐懼的樣子,只見他停止了一切動作,只是頻繁地眨著眼睛,嘴裡明明什麼都沒有卻似乎在不停地嚼著“東西”,隨即或者是胡言亂語,完全不知他想表達什麼,或者是哈哈大笑,不明所以,最後便會沉沉睡去。
紙上診斷:精神運動性發作
育兒經驗談:
★精神運動型癲癇可以見於任何年齡段的寶寶,由於主要是大腦顳葉異常放電引發的,故而又被稱為顳葉癲癇,不過也有的是大腦額葉、頂葉、枕葉皮層的病變所致。
★這類疾病的致病原因很多,主要是產傷、缺氧、嚴重高熱驚厥、癲癇持續狀態、顱腦外傷、腦炎、腦膜炎、顳葉占位元病變等,部分寶寶與遺傳因素有關。
★這類癲癇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精神、意識、運動、感覺及植物神經方面的異常,發作多則一日數次,少則數月一次,每次大多持續1到3分鐘。
出鏡寶寶:多多
年齡:6歲4個月
不知道為什麼,多多總會犯“肚子疼”,查來查去沒有什麼闌尾炎、胰腺炎、腸套疊,不過就是會反復發作腹痛,有時臉色會變得蒼白或青紫,有時候還有心跳加快、眩暈、多汗、流涎、全身無力、腿痛胸痛等症狀。
紙上診斷:植物神經性發作
育兒經驗談:
★以腹痛為主的被稱為“腹型癲癇”;以噁心、嘔吐為主要發作的,叫“再發性嘔吐”;以頭痛為主者,稱“頭痛性癲癇”。這些都屬於植物神經性癲癇,不伴有軀體抽搐發作。
★植物神經性癲癇發作時可逐漸出現也可以突然開始,意識障礙可輕可重,發作後可有嗜睡,發作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甚至可長達1到2天,發作的頻率並不固定。
★這一類型的癲癇嬰兒期即可發病,但多見於6到9歲的寶寶,可以伴有行為障礙、學習困難,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診斷較為困難,必須慎重排除其他內、外科疾病。
這6種“狀況”與癲癇無關No.1
有的寶寶在大聲啼哭後突然出現青紫,甚至是短暫的意識喪失……
可能情況:呼吸暫停,摒氣發作
嬰幼兒期,有的寶寶會因為不如意、恐懼或疼痛突發呼吸暫停,持續1到3分鐘後呼吸恢復、青紫消失,大多到5歲以後這類現象可以自行消失,腦電圖監測正常。
No.2
如果寶寶蹲著蹲著突然站起身子,然後眼前發黑、臉色蒼白……
可能情況:暈厥,低血壓
當寶寶體位突然改變,從蹲位站立,會出現腦部血流量瞬間減少的情況,從而導致腦供血不足、意識喪失,甚至出現四肢抽動的現象,但大多很快便可恢復正常,腦電圖正常。
No.3
學齡期寶寶有時候會突發頭痛,嚴重的還有複視、眩暈、輕微偏癱……
可能情況:偏頭痛
偏頭痛是一種陣發性疾患,與遺傳因素有關,可能與顱內動脈痙攣、一過性局限性腦缺血有關。偏頭痛的發作都在同側,可持續數小時至2天,需要與頭痛性癲癇鑒別。
No.4
當寶寶突然變得不安、焦躁、臉色蒼白、出汗、癱軟,服糖後立即清醒……
可能情況:低血糖
進食不好、消耗過大、存在感染等情況時,寶寶比成人成容易發生低血糖,寶寶大多先是感到饑餓,然後才會出現一系列不適感,但不會有尿便失禁或咬舌受傷等情形,且給糖後即緩解。
No.5
寶寶在大白天便突然起病,停止原有活動,陷入睡眠狀態,清醒後照常活動……
可能情況:發作性睡病
這種疾病較為少見,被稱為再發性晝睡,與癲癇的突發狀況很接近,可以入睡片刻或數小時以上,清醒後如常,目前此病的原因尚不明確,某些藥物如中樞興奮劑治療有效。
No.6
倘若寶寶出現了“大發作樣的抽搐”,但倒下後卻並沒有受傷,腦電圖也正常……
可能情況:癔症
雖然在兒童期這類情況並不多見,卻又切實存在,在某些精神誘因下,寶寶出現非常接近大發作的表現,但沒有咬舌、尿便失禁,查體瞳孔光反應存在,面色如常,無陽性體征。
照顧癲癇寶寶三步走
第一步 就診原則
癲癇寶寶的診療原則可以簡單歸納為“儘早發現、祛除病因、降低損傷、規則治療”。媽媽要細心觀察自家寶寶的情形,一旦發現存在可疑“癲癇”的情況,要儘早帶寶寶到專業的醫療機構加以確診,積極配合醫生儘快明確癲癇寶寶的臨床類型,遵醫囑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定期隨診,請勿隨意相信偏方,切忌亂投藥物,以免耽誤診療時間,影響預後。
第二步 用藥原則
治療癲癇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服用藥物。抗癲癇藥物需要根據寶寶的癲癇類型加以精細選擇,儘量從單一藥物開始用起,用藥量要足、服用方法正確、時間規律,不可隨意停用藥物,否則將可能誘發嚴重的癲癇持續狀態,應維持恒定的血藥濃度,定期監測體內的藥物濃度,注意藥物毒副作用,密切觀察藥物中毒的情況,妥善加以保管,以免寶寶誤服過量引發中毒。
第三步 護理原則
對於癲癇寶寶而言,首先要避免突然發病時造成磕碰、窒息等意外傷害;其次要儘量減少誘發癲癇發作的因素,比如發熱、感染、疲勞、熬夜,長時間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機都有可能引發疾病的發病;同時要保證生活規律、睡眠充足、飲食清淡且營養豐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飲料;最後還應避免應用含有咖啡因、麻黃堿等成分的興奮類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