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展0~6歲孩子的記憶力 鍛煉孩子的記憶力

記憶是在感知的基礎上形成的, 是儲備知識經驗, 進行思維、想像、解決問題以及創造發明等一切智力活動的前提。 發展心理學告訴我們, 新生兒第一次條件反射的出現就標誌了兒童記憶的開始。

兒童的記憶發展是從無意識到有意識, 記憶的範圍、廣度、保持的時間長短都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延長。 比如, 1歲以內的孩子只能認得幾周以前的事物;2歲左右的孩子能認得幾周以前的事物;3歲左右的孩子可以認得幾個月以前的事物;4歲的孩子可以再認1年前的事物等…當然孩子之間有著很大的個別差異。

Advertisiment
 

星寶寶小編說:據研究, 以下4個因素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記憶:

其一, 對記憶物件的感知程度。 看得、聽得越清楚、越仔細、越完整, 在腦中保持時間約長。 比如, 結合觀察力培養的問題, 一個玩具, 如果孩子能對其從視覺、聽覺、觸覺到動覺各個方面都感知過了, 自然比單純的視覺效果要好。 學習知識的時候也是這樣, 一個, 光看著記肯定不如又看、又寫、又聽, 又“玩”記得牢。

其二, 孩子的知識經驗和對事物的理解程度。 知識經驗越豐富, 越有助於孩子對事物的理解, 而理解越深入的事物也就記得越牢。 一個對車有相當知識的孩子, 會對一部新的車更容易記憶;而一個喜歡玩積木的孩子, 更容易記住新的積木拼法。

其三,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情緒狀態。 積極的情緒狀態更有利於孩子學習與記憶。 如果父母能讓孩子在學習中充滿成就感與信心, 比如, “我一定能記住”, 那麼孩子就會相對記得更好。

其四, 記憶力物件的特點。 越是能引起孩子興趣的、形象生動鮮明的, 就越可能在腦中保持長的時間。

針對以上影響孩子記憶的因素, 建議父母嘗試以下幾種發展孩子記憶能力的方法。

(1)形象直觀法:就是盡可能將要孩子記憶的東西形象化、直觀化。 比如, 想讓孩子記住某個故事, 那麼別忘了在其中增加形象的動作表演和一些特別的聲音, 這樣更容易引發孩子記憶的興趣, 而且能夠成為以後回憶的線索。 再比如, 讓孩子學習認字, 可以先找對象形字來讓孩子認,

Advertisiment
這樣本身容易讓孩子理解, 同時更容易通過一些形象的動作來讓孩子記憶。

(2)操作記憶法:不要忘記, 年幼的孩子, 尤其是3歲前的孩子, 正處在感覺動作的階段, 也就是對外界的認識主要通過感覺與動作來實現, 那麼記憶也不例外。 如果能將記憶材料變成可操作化的, 則更容易讓孩子理解與記憶, 比如, 同樣是包餃子, 你只是讓孩子看著, 孩子是記不住的, 但邊看邊做就能記住了。 所以, 要鼓勵孩子多動、多練。

(3)積極情緒法:雖然前面說在特別的情緒狀態下孩子更容易記住東西, 但要知道消極情緒下孩子記得更多的是“疼”, 而不是某個“字”或者“教訓”。 而積極的情緒狀態, 更容易讓孩子記住學習的東西。 所以, 在教孩子的時候,

Advertisiment
一定要讓孩子體驗“能行”、“能記住”, 要用語言給以鼓勵, 而不是總是害怕孩子記不住, 而反復強調“不要忘記啊”, 結果越說越要忘記了, 因為這樣的話裡原本就包含著對孩子的否定, 孩子可不喜歡這些話, 結果將與之有關的東西一併忘掉了, 記住的只是“學XX”沒意思。

(4)理解記憶法:雖然年幼的孩子很擅長機械記憶, 比如根本不能理解的詩、歌, 竟然能背誦自如、唱得盡興, 但我們也會發現2歲時能背的東西, 3歲可能就忘掉了。 這很大的原因就是不理解, 所以在讓孩子記憶東西的時候, 首先應選擇適合孩子知識背景的, 能讓孩子理解的;其次, 如果一定要孩子記憶某些新東西, 也要想辦法讓孩子多一分理解, 至少是他那個層面上的理解,

Advertisiment
比如通過很多的例子來讓孩子理解。

(5)個性記憶法: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來記憶, 比如, 有的孩子習慣聽覺記憶, 也就是聽一遍的效果比看一遍要好, 那麼就讓孩子通過聽來記;而有的孩子習慣畫來記住, 也就是將一些東西畫出來就記住了, 那麼就讓他來畫。 不要強迫孩子用單一的語言或者書寫的方式記, 可以嘗試多樣的方法, 不必固定一種。

同時, 需要提醒的是, 年齡越小的孩子越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

一是隨意性。 也就是孩子的記憶顯得缺乏目的與意圖, 帶有很大的無意性, 很多的東西孩子都是無意中記住的, 所以年輕的爸爸媽媽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我們也沒有特意去教他, 結果他竟然會這樣說、這樣做了;你真的讓他去學這些, 倒好像什麼也學不進去。

二是情緒化。孩子的記憶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讓他們產生特別情緒的事情,比如特別高興、特別悲傷、特別氣憤的事情或情景、事物記得最牢。比如,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孩子對數字未必理解,但卻能很快將“撲通撲通”記下來,而且在你數到“腿”的時候,馬上接上“撲通”的內容。這是因為這些象聲詞讓孩子感到新奇、高興,於是就很快記住了。還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剛進幼稚園的時候,因為總是哭而被老師關進一間黑屋子,一直到長大後還能記得,而且當時的害怕感也會油然而生。

三是直觀化。越是形象鮮明的、越是刻意直接操作的,越容易記住,比如,讓孩子認識“大”字,你寫下來給孩子認,孩子可能認過久忘記了,可你將兩腿叉開,再伸開兩手,做出“大”的樣子,結果孩子咋嘻嘻哈哈中就記住了。

所以,對於嬰幼兒來講,形象直觀法、操作記憶法、情緒記憶法等更是提高記憶、促進學習的必要手段。

倒好像什麼也學不進去。

二是情緒化。孩子的記憶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讓他們產生特別情緒的事情,比如特別高興、特別悲傷、特別氣憤的事情或情景、事物記得最牢。比如,兒歌“一隻青蛙,一張嘴,兩隻眼睛,四條腿,撲通一聲跳下水;兩隻青蛙,兩張嘴,四隻眼睛,八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孩子對數字未必理解,但卻能很快將“撲通撲通”記下來,而且在你數到“腿”的時候,馬上接上“撲通”的內容。這是因為這些象聲詞讓孩子感到新奇、高興,於是就很快記住了。還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剛進幼稚園的時候,因為總是哭而被老師關進一間黑屋子,一直到長大後還能記得,而且當時的害怕感也會油然而生。

三是直觀化。越是形象鮮明的、越是刻意直接操作的,越容易記住,比如,讓孩子認識“大”字,你寫下來給孩子認,孩子可能認過久忘記了,可你將兩腿叉開,再伸開兩手,做出“大”的樣子,結果孩子咋嘻嘻哈哈中就記住了。

所以,對於嬰幼兒來講,形象直觀法、操作記憶法、情緒記憶法等更是提高記憶、促進學習的必要手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