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健康成長媽媽才能喜笑顏開, 當寶寶出現了一些小狀況時, 媽媽的心也跟著被揪起來了。 特別是當寶寶營養不良時, 媽媽們一方面會為寶寶的健康擔心, 一方面還會內疚——是不是自己的餵養方式出了問題才讓寶寶營養不良了呢?
1、餵養不當:長期攝食不足, 如母乳不足又未能及早添加輔食;人工餵養者, 食物的質和量未能滿足需要, 如乳類稀釋過度, 或單純用澱粉類食品喂哺;突然斷奶, 嬰兒不能適應新的食品等
2、飲食習慣不良:飲食不定時、挑食、偏食、厭食、反芻習慣或神經嘔吐等。
Advertisiment
3、疾病因素:疾病影響食欲, 妨礙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並增加機體的消耗。 易引起營養不良的常見疾病有:遷延性嬰兒腹瀉、慢性腸炎或痢疾、各種酶缺乏所致的吸收不良綜合征、腸寄生蟲病、結核病、麻疹、反復呼吸道感染、慢性尿路感染等, 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如唇裂、齶裂、先天性肥大性幽門狹窄或賁門鬆弛等)和嚴重的先天性心臟病均可致餵養困難:某些遺傳性代謝障礙和免疫缺陷病也可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早產和雙胎易引起營養不良, 宮內感染, 孕母疾病或營養低下, 胎盤和臍帶結構與功能異常均可導致胎兒營養不足和宮內生長阻滯, 為嬰兒營養不良的先決條件。
營養不良
Advertisiment
4、心理因素
孩子的長期焦慮緊張, 如孩子家庭關係緊張、入園後情緒變化沒有及時緩解等, 都會影響孩子進食的多少及營養攝入能夠均衡。
如何判斷孩子營養狀況?
專家支招:3個簡易法幫助判斷孩子營養狀況
第一, 通過生長發育曲線來檢測。 每個月為孩子量一次身高、體重和頭圍, 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生長發育曲線表上, 觀察寶寶的生長曲線是否一直在正常範圍內, 並且是勻速順時增長。
第二, 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是否愉快、平靜。
第三, 看一看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 在同樣的狀況下, 孩子不容易生病, 或生病後很快自愈, 就說明孩子的營養狀況比較好。
家庭監測:兒童營養不良的三大信號
情緒變化
1、情緒變化
大量研究資料顯示,
Advertisiment
鬱鬱寡歡、反應遲鈍、表情麻木, 說明體內缺乏蛋白質與鐵質, 應多食用水產品、肉類、乳製品、畜禽血、蛋黃等高蛋白、高鐵食品。
憂心忡忡、驚恐不安、失眠健忘, 表示體內b族維生素不足, 此時補充一些豆類、動物肝、核桃仁等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大有裨益。
固執任性、膽小怕事, 多因維生素a、b、c與鈣質攝取不足而造成, 故動物肝、魚、蝦、奶類、果蔬等食物應予以補足。
2、行為反常
不愛交往、行為孤僻、動作笨拙, 多為體內缺乏維生素c的結果, 在食譜中增加富含此種維生素的食物如番茄、橘子、蘋果、白菜與萵苣等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奧妙在於這些食物中所含的甲基水楊酸鹽和維生素c可增強神經的資訊傳遞功能,
Advertisiment
行為與年齡不相稱, 較同齡孩子幼稚可笑, 表明氨基酸攝入不足, 增加高蛋白食品如瘦肉、豆類、奶類、蛋類等勢在必行。
夜間磨牙、手腳抽動、易驚醒, 常是缺乏鈣質的信號, 應及時添加綠色蔬菜、乳製品、魚鬆、蝦皮等食品。
喜吃紙屑、煤渣、泥土, 此種行為稱為“異食癖”, 多與體內缺乏鐵、鋅、錳等礦物元素有關。 海帶、木耳、蘑菇等含鋅較多, 禽肉及牡蠣等海產品中鋅、錳含量高, 應是此類孩子最理想的盤中餐。
動作笨拙
3、面部“蟲斑”
面部“蟲斑”是指出現在孩子臉上的一片或幾片色素減退性、圓形或橢圓形斑片, 初為淡紅, 後轉淡白, 邊緣清楚, 上面覆蓋少量細小鱗屑,
Advertisiment
民間認為, 此斑乃是孩子肚子裡有蛔蟲寄生的標誌, 故有“蟲斑”之稱。 可事實並非如此。 這種以表淺性、乾燥鱗屑性、淺色斑為特徵的變化, 實際上是一種皮膚病, 謂之單純糠疹, 源於維生素缺乏, 同樣是營養不良的一個早期信號。 所以當你的孩子長有“蟲斑”後, 再也不要單憑這一點就給孩子服用打蟲藥, 正確之舉是調整食譜, 增加食物的花色品種, 補足維生素, 必要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維生素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