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熱了就塞到被窩裡去捂汗?這是在害娃!

小南掙扎著從熱乎乎的被窩裡爬出來值班, 剛坐下水都來不及喝一口, 就看到一個寶寶被火急火燎地送到醫院來。 小傢伙渾身都是汗, 都昏迷了, 麻麻急到連制服都沒換就來了“被窩裡捂壞了……”

被窩?難道是發熱後就把寶寶塞進去捂汗了?

一問, 果然。 寶寶夜裡突然發熱後, 看護的奶奶根據“老經驗”, 把小傢伙裹得嚴嚴實實塞被窩裡“捂一捂, 悟出汗來就好了。 ”

看到小傢伙亂蹬亂踢, 還放棄睡眠緊緊拽著被子……

幸虧麻麻夜班回來, 看到後又驚又急又氣, 火速抄起寶寶就來醫院。

還好, 發現得及時, 不然又是一齣悲劇:有太多寶寶因為捂汗被捂出事了甚至送命了。

Advertisiment

“汝之蜜糖避之砒霜”啊這是——小南戀戀不捨的被窩, 是發熱寶寶的陷阱。

寶寶們在6個月後, 母體自帶的免疫力會逐漸消失, 小傢伙們就得自己構建自己的免疫系統。

怎麼建呢?發燒就是其中一個管道, 一次次發燒過後, 寶寶的免疫系統就會逐漸完善起來, 看似折騰, 其實對寶寶還是有一定好處的。

因為在細菌、病毒等入侵的時候, 人體會產生一種叫做內生致熱源的物質, 它通過讓體溫升高來改變人體機能, 代謝啊免疫系統啊都會被調動起來, 派出白細胞、巨噬細胞、炎症因數, 齊心協力把外來入侵者趕出去。

而且, 取得一次勝利後, 寶寶體內就會有抗體哦, 很有種“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Advertisiment
下一次同樣的病就不敢來挑釁了。

當然了, 發熱畢竟是發熱, 退熱還是有必要的, 最正確的就是物理降溫, 或在醫生指導下吃退熱藥, 而不是什麼捂汗。

對, 發燒時是會出汗, 一般人出完汗燒也就退了, 可並不是出汗治好了發燒啊。

隨後趕到醫院的孩子奶奶說, 看到寶寶在發抖以為他很冷, 就多穿多蓋了。

所謂的發抖, 其實是寶寶體溫上升後的痙攣, 一捂兩捂的, 寶寶汗是出了, 可體溫更高啊, 本來是想散熱, 結果變成了加熱。

當嗷嗷叫的熱堵在被窩裡, 沒法通過皮膚散發出去, 反而會讓寶寶高熱驚厥。 可憐的寶寶在這種高溫缺氧還脫水的環境裡待久了, 各種創傷甚至致死率都很高。

那個寶寶的媽媽火急火燎來醫院,

Advertisiment
還不忘把寶寶的扣子解開散熱, 給寶寶也給我們爭取到了寶貴時間。

小南也趁奶奶在醫院裡, 給她科普了如何處理發熱, 畢竟這事一出, 奶奶也嚇到了, 主動求學“那我以後怎麼做?”

少穿衣服, 尤其不能穿很多衣服蓋被子。 熱空調也最好關掉, 室內溫度降下來, 對皮膚散熱有好處, 總之以後千萬不能再這麼捂汗了。

出汗出得多就勤換幾次內衣吧, 不要讓濕噠噠的衣服黏在身上, 沒法好好散熱呢。

再讓小南第n次普及一下物理降溫, 用溫水給寶寶擦身, 可以重複多次, 像腋下、腹股溝這些血管豐富地方, 要重點關注。

小傢伙已經高熱驚厥過一次了, 下次再發熱就要早點吃退熱藥。

還要多喝水, 吃的方面嘛就吃一些流質或半流質的食物,

Advertisiment
不然燒沒退呢, 倒是脫水或營養流失嚴重了。

實在拿捏不住, 也好辦, 來醫院。

今天也算是有驚無險, 小南也提醒一下各位老人家別再用這種“土方子”給寶寶退熱了, 不然出事了後悔都來不及。 也祝寶寶們都能順利扛過每一次發燒, 體質越來越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