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幼兒期(1-3歲)>幼兒護理>正文

發燒 退燒藥能不吃就不吃

據專家介紹, 退燒藥是一種可以通過調節人體機能使人體體表血管擴張、進而借助于出汗等過程使散熱增加, 同時抑制寒戰、使機體產熱減少的藥品。 它能有效地控制發燒, 使體溫降低, 但不能根本解除引起發熱的原因。 發燒是許多疾病共有的癥狀之一, 治療發燒不論病因病情地使用退燒藥是不行的。

退燒藥有毒副作用。

退燒藥很常用, 但其毒副作用也是常見的。 諸如藥疹、胃腸道反應、血液系統反應及對肝腎功能的損害等, 尤其是當久用或過量使用此類藥物時, 毒副作用更加顯著。 因此, 退燒藥必須慎重使用,

Advertisiment
基本原則應該是能不吃就盡量不吃。 家庭用藥有原則

1.病因不明不用藥

對病因不明的發熱不能亂用退熱藥, 尤其在發熱初期時更不能亂用, 以免因用藥干擾了發熱原有規律而引起誤診。

2.短期低燒免用藥

低燒通常指體溫在38.5℃以下的發燒, 這種體溫升高在小兒幾乎看不出有什么異常, 在成人則往往已經引起明顯的不適反應。

3.暴發高燒慎用藥

當病人體溫顯著升高達40℃左右時, 使用退燒藥必須慎之又慎, 對此類病人必須減少每次藥量、謹慎用藥。

4.小兒發燒早診治

兒童不同于成人, 其對一般低燒的反應往往不明顯, 但其體溫升高快, 往往下午還好好的, 入夜卻驟起高熱。 因此, 對小兒發燒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Advertisiment
即使是低燒也應及時就診, 并須配備一些臨時使用的退燒藥, 以免夜里驟起高燒時手足無措。

5.服藥期間多飲水

所有退燒藥都會引起病人出汗, 這是增加人體散熱、使體溫降低的表現之一, 這一過程往往會消耗病人較多的能量、水和水溶性維生素, 故而發燒病人在使用退燒藥期間宜多飲水, 尤其應多飲糖水, 同時可口服b族維生素及維生素c, 這均有利于病人機體功能的康復。 未用退燒藥的發燒病人, 也應多飲水和補充水溶性維生素, 以幫助機體通過自身調節而降低體溫。

6.必要時輔以物理降溫

對一些40℃以上高燒持續不退的病人, 在使用退燒藥的同時, 可輔以物理方法降溫, 以防病勢進一步惡化而致病人抽筋或昏迷。

Advertisiment
具體方法為:用不透水的塑料袋或暖水袋灌入冰水或冷水, 將其分別安置在病人的頭頸下及腋窩、大腿跟部、胸口等有大血管經過的部位, 條件許可時還可配用稀釋酒精液作全身擦浴, 以加速體內散熱, 控制病情發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