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燒捂汗是危險行為還是有效治療

發燒“捂汗”究竟是危險行為還是有效治療呢?這一問題一直存在著爭議。 其實, 這種既低碳又樸素的應對方法的確是存在一定科學意義的。 因為對於發燒來說, 退燒是最迫切的一種治療方向, 一般來說, 服用退燒藥的最主要目的也是為了將體溫從高處退下來, 而通過“捂汗”導致出汗繼而散熱退燒, 這二者從某種程度上也是“殊途同歸”。

但是, 儘管“捂汗”可以通過汗液蒸發從體表帶走體內熱量, 但是對於小於三歲, 而且素日裡體質較弱的寶寶來說並不合適。

“對於小於3歲的小兒來說, 他的體溫調節中樞不完善,

Advertisiment
而且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比較差, 加上中醫認為小兒髒氣輕靈、易於傳變, 因此不適宜採用‘捂汗’。 這與西醫強調的‘擔心捂汗導致體溫急劇上升, 最終可能引發高熱驚厥’一個原理。 ”

肖達民主任認為:對於體質較好的, 年齡大於3歲的兒童來說, 在體溫不超過39℃時, 並且屬於外感風寒表實症時, 可以嘗試“捂汗”。 即使可以選擇捂熱, 也並不是說要將自己裡三層外三層裹著, 有的人捂汗後大汗淋漓, 也有的人說自己試過悶熱到接近窒息, 這些方法都非常不靠譜的。 正確的捂汗是適當的添加衣服, 以達到體表發汗為准, 並且要及時擦乾汗液和多補充水分, 切忌大汗淋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