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遲緩可以通過生長曲線辨別

臨床上, 很少有疾病不能通過資料或者圖表得出結論的, 當然有少數疾病例如心臟病和山色體疾病等, 有時候也分析不出來, 但是即便如此, 通過資料的記錄和觀察也能夠得到許多有用的資訊, 所以家長定期做好資料的測量和記錄對以後的不時之需很有幫助。

“兒童生長曲線”可以判別2歲以前嬰幼兒, 約9成生長遲緩的異常現象。 所以通過身高資料的記錄既能夠判別孩童是否發育遲緩。 那麼, 多長時間需要測一次資料呢?崔其亮說, 這可不是隨意想測就測的, 而有一定時間限制。 在小兒出生後的1、2、3、4、5、6、9、12個月應各稱一次體重;1~3歲,

Advertisiment
每隔半年稱1次;3~7歲每年稱1次。 將每次結果標在生長圖上, 描成體重曲線, 然後對小兒體重曲線的形態和趨勢進行客觀的評價。

需要提醒的是, 早產兒不能用正常兒童的生長曲線, 要以矯正年齡(例如提早三個月出生的早產兒, 在四個月時的矯正年齡只有一個月)來畫成長曲線, 直到2歲以後, 才可以依照正常小孩的曲線來衡量。

偶然“掉一次隊”, 家長無需緊張

知道何處需要測量成長指數外, 家長最關心的還是曲線走勢問題。 門診中諮詢此問題者比比皆是:“我兒子才2歲體重就已經超過正常標準體重, 該怎麼辦?” “我女兒4歲了, 一直很瘦小, 每次吃飯都只吃一點點, 是否會影響發育?”

從生長曲線看,

Advertisiment
只要孩子的體重曲線與標準體重曲線平行, 表示生長速度正常;如果體重曲線平坦或向下, 則表示生長緩慢, 應該積極尋找原因。 兒科醫師譚小華強調, 在沒有任何特殊狀況(如感冒、厭奶期)下, 孩子曲線走向掉下一格(指右邊的小格)還能接受。 超過兩格標準差就是有明顯意義的異常。 如果在一、兩個月內突然掉了兩格家長就得關注了, 孩子可能存在厭食嚴重、疾病、營養素不足等等問題。 如果家長把握不准, 建議回門診讓醫師評估。

之所以說要記錄孩子的資料並畫曲線, 就是要看孩子的餓成長趨勢, 而不是某一個點的資料, 比如孩子某一點上身高或者體重沒有達標或者超標, 這還不能代表孩子發育遲緩或者不良,

Advertisiment
還要看整體趨勢的發展。 孩子生長過程並不平局, 有起伏才是正常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