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育:當你們的寶貝偏心時

一邊是爸爸, 另一邊是媽媽, 你的寶貝在中間, 可能更愿意投向一個人的懷抱。 沒關系, 孩子表現出對父母任何一方的偏愛都很正常, 這是1歲孩子常見的現象。

毫無疑問你的寶寶漂亮活潑、惹人喜愛, 只是你從來沒想過這么小年紀的寶寶也會拒絕人, 傷人心。 因為最近你經常發現, 早晨, 當你把他從床上抱起來的時候, 他會用皺眉和大哭大鬧來向你問候, “媽媽(爸爸), 我要媽媽(爸爸)!”或者, 當你和寶寶一起看故事書、玩拼圖游戲、躲貓貓時, 一旦他聽到媽媽(爸爸)的腳步聲, 也會哭鬧著要媽媽(爸爸), 停止和你的玩耍。

Advertisiment

假如寶寶對父母中一方的喜愛超過另一方時, 被冷落的一方肯定會覺得倍受打擊。 但是這種行為卻是寶寶在社會感知能力上得到很好發展的一種表現。 1歲大的寶寶已經開始試圖去了解和弄明白世界是怎么一回事, 并且能逐漸理解社會關系和情感關系了。 當寶寶選擇父母中的一方時, 并不代表他一定是在拒絕另一方, 他只不過是在展示他有選擇的能力。

寶貝為什么偏愛某個人呢?

對于這個年齡段的寶寶來說, 對身邊的某個人有明顯的偏好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就像他在日常生活中做的其他事情一樣, 你不必大驚小怪。 要知道, 這么大的寶寶已經有了他喜歡的事物、玩具或睡前愛聽的故事。 像我的兒子讓讓--14個月的寶寶——愛吃的食物是面條,

Advertisiment
藍色是他的鐘愛, 大大小小的球他總愛拿在手里一樣, 他已經有了自己的喜好, 并且還并不吝于表達他對某人、某事或某物的強烈的喜愛或厭惡。

除此之外, 寶寶還能認識到媽媽和爸爸與他生活中的其他人不同, 他能分享與你們的一種獨一無二的親密。 但自從他體會到了與父母的親近和分離之后, 他會非常矛盾地在父母之間翻來覆去地選擇, 一會兒要媽媽, 一會兒要爸爸;今天作你的“小跟班”, 明天又粘著他不放。 對這一現象的解釋是:1歲的寶寶已經開始會用非黑即白的方式思考問題, 即如果我和媽媽玩, 我就不能和爸爸在一起。 對于寶寶而言, 一次協調好與超過一人以上的關系是很難的。

Advertisiment

寶寶選誰, 不選誰的理由有時很簡單。 誰陪他的時間多些;誰和他玩的時候更瘋些;誰對他說話的語氣更溫柔些;甚至可能誰對他說“不”的次數更少些, 他就會選擇誰。 父母對他的方式和態度不同, 他的感覺和選擇的結果就會不同。 如果你經常警告他“小心”、“別碰”之類的話時, 下次他想探索周圍的事物時, 他就會選你的伴侶替代你來陪伴他。

寶貝偏心也沒關系

無論你是被寶寶選中或是拒絕, 你都要安心地接受這個事實, 不必黯然傷懷。 要知道, 這么大寶寶的喜好經常是變幻無常的。 明天就不是今天這樣, 或是玩的時候要爸爸, 洗澡的時候要媽媽;吃飯的時候媽媽喂, 睡前的故事要聽爸爸講, 這都很正常。

Advertisiment
對于有的寶寶而言, 這個階段持續的時間可能會更長一點, 特別是父母中的一方長期不在寶寶身邊的尤為明顯。 如何度過這個階段, 看看以下這些小竅門:

* 不必在意

如果你受到寶寶冷遇, 坐了冷板凳, 不必在意, 別表現出你受了傷害。 讓他知道你不介意他對你的冷落, 你可以這樣說:“我知道你想坐到爸爸身邊去, 可以, 去吧, 沒關系。 ”

* 運用游戲的力量

答應寶寶和他玩他最愛玩的游戲或是教會他玩新的玩具, 讓他自愿而不是強迫地接近你, 來到你的身邊。 另外, 與其和他玩一對一的游戲, 把他從你的另一半身邊拉開, 倒不如玩些大家都參與的游戲對此有益。 例如一起搭積木或玩球。
* 態度要積極、堅決

早上爸爸要去上班時,

Advertisiment
寶寶會大聲哭喊:“爸爸來, 我要爸爸。 ”不要放縱他、遷就他, 讓爸爸一味地哄他。 你要讓孩子明白, 你理解他的感情, 但事實是爸爸必須要去上班。 你可以對他說:“我知道你想讓爸爸留在家里, 但爸爸要去上班工作, 媽媽在家里陪你, 我們來做個游戲, 好嗎?”

* 創造親子時光

創造這樣一些機會, 像去公園玩, 或周末外出吃飯, 讓你的寶寶分享一些與你或你的伴侶單獨在一起的時刻;工作的一方回到家之后, 和寶寶在一起, 至少陪他玩15分鐘;如果他粘你的時候較多, 借機離開房間, 給寶寶和你的另一半創造一個單獨相處的機會。

* 找出應對的方法

寶寶的偏好可能會引起你的緊張, 私下里與你的另一半討論一下, 下次出現同樣的情況時, 你們如何應對。不過,你們要相互提醒,寶寶的這種行為是暫時的,是適齡寶寶都會出現的,可能會持續幾天,也可能會持續幾個月。

和“偏心”的寶寶如何相處

別在寶寶面前“爭寵”

當寶寶正在開開心心地和你的伴侶玩耍時,不要強行加入他們當中。也不要強迫孩子喜歡他不喜歡的人,父母也包括在內。如果孩子不喜歡他的爸爸,媽媽不要對孩子說:“爸爸多傷心呀!快親親你的爸爸,他就會感覺好一點了。”因為這樣就會使孩子很迷惑,為什么媽媽要求他表達某種他不愿意表達的情感,也可能使孩子更加不喜歡他的爸爸了。表面上看,寵愛或者給孩子買很多禮物是一個容易獲得孩子喜愛的一種手段,但是方法一定要適度,否則后果更糟。因為這會使孩子認為愛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假如當你的另一半在為寶寶換尿片時,你總是拿著新尿片站在一旁,你就已經把自己給“定型”了。照顧孩子也像一個團隊一樣,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所以,別再做旁觀者了,和你的另一半平等地參與到寶寶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吧。

允許另一方用自己的方式照顧寶寶

你的伴侶在照顧寶寶方面也許不如你做的準確和完美,盡量避免去批評他,尤其永遠不要在寶寶面前指責對方。不要說什么 “別在他睡覺前和他瘋玩瘋鬧”之類的話,碰到此類情況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直接的指責效果并不會好。

你們如何應對。不過,你們要相互提醒,寶寶的這種行為是暫時的,是適齡寶寶都會出現的,可能會持續幾天,也可能會持續幾個月。

和“偏心”的寶寶如何相處

別在寶寶面前“爭寵”

當寶寶正在開開心心地和你的伴侶玩耍時,不要強行加入他們當中。也不要強迫孩子喜歡他不喜歡的人,父母也包括在內。如果孩子不喜歡他的爸爸,媽媽不要對孩子說:“爸爸多傷心呀!快親親你的爸爸,他就會感覺好一點了。”因為這樣就會使孩子很迷惑,為什么媽媽要求他表達某種他不愿意表達的情感,也可能使孩子更加不喜歡他的爸爸了。表面上看,寵愛或者給孩子買很多禮物是一個容易獲得孩子喜愛的一種手段,但是方法一定要適度,否則后果更糟。因為這會使孩子認為愛是可以用錢買來的。

共同承擔照顧孩子的責任

假如當你的另一半在為寶寶換尿片時,你總是拿著新尿片站在一旁,你就已經把自己給“定型”了。照顧孩子也像一個團隊一樣,團隊里的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所以,別再做旁觀者了,和你的另一半平等地參與到寶寶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吧。

允許另一方用自己的方式照顧寶寶

你的伴侶在照顧寶寶方面也許不如你做的準確和完美,盡量避免去批評他,尤其永遠不要在寶寶面前指責對方。不要說什么 “別在他睡覺前和他瘋玩瘋鬧”之類的話,碰到此類情況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直接的指責效果并不會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