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發脾氣、打人、叛逆,其實寶寶在求你幫幫他!

1歲之後, 特別是2到3歲這個時期, 寶寶通常都會表現出與以往不同的強烈的情緒起伏, , 而最常見的表現就是在需求無法滿足時出現的大喊大叫、撒潑打滾, 甚至一些指向性明顯的攻擊性行為。

請媽媽先不要擔心, 這是寶寶生長發育必經的一個階段, 2歲以後的寶寶, 自我意識發展出現新的飛躍, 這意味著, 你的寶寶正一點點地長大, 成熟, 媽媽應該高興。

但他總是不聽話, 和你對著幹, 大哭大鬧, 甚至打人。 並不是因為他是壞孩子, 而是他不知道用什麼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只能用過激的方式來處理,

Advertisiment
他其實是在向你求救:

“媽媽, 我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快幫幫我!”

寶寶不聽話, 只做他想做的事

拿我家寶寶舉例子:當我希望她不要玩玩具了 , 停下來去刷牙, 或者跟我外出時, 她總是完全無視我的存在。 。 。 。 。

因為寶寶還不能理解時間概念, 所以就不會明白你的著急。

第一:走近孩子, 和它保持眼神的交流, 溫柔的對寶寶說要停止玩耍並且收拾玩具。 有時候, 有必要托著孩子的頭和他保持眼神的交流, 顯示出你是認真的, 並且你是有控制權的。

第二:如果孩子沒有反應, 不按照指令, 那麼就要給孩子提供一個選擇。 比如, 你是要選擇停下來, 還是下次不能玩這個玩具。 你選擇哪種?如果孩子選擇不停止, 並且又一次的考驗你, 確保下次他想玩這個玩具的時候不允許他再玩。

Advertisiment

每次都使用同樣的方法(這個時候, 你要有決心、冷靜, 不要和寶寶說太多道理, 因為他還太小, 聽不懂的), 一定要保持前後一致這樣孩子才會學習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果給孩子選擇之後, 孩子馬上停止了他正在做的事情, 就應該給予他更多的表揚或誇獎。

寶寶發脾氣

拿我家寶寶舉例子:桌上有一盤草莓, 我給了她一顆, 但是她非要一盤都端走, 我不同意, 她就坐在地上打滾, 還大喊大叫。

這個時候, 首先遵循兩個原則:

第一:這個時候, 不要馬上開始說教, 我一般會和寶寶說說:"我知道寶寶現在心情不好, 你可以躺在地上, 或者到媽媽懷裡來。 ", 然後待在他身邊, 不要再對他表現出過多關注,

Advertisiment
確保他還在你的視線範圍內。

(一般聽了我的話, 他會到我懷裡, 大哭20分鐘, 期間, 我一直抱著他, 陪著他。 等他情緒稍微穩定下來後, 我拿出他喜歡的玩具說, “媽媽陪你一起玩玩具好不好?”他很快開心起來。 從此以後, 每次他不開心有情緒的時候, 我都會用類似的方法處理, 直到現在。 )

第二:絕對不要被他情緒勒索!“聽話, 就帶你去吃麥當勞!”“好吧好吧, 給你糖吃!”用賄哄勸的方式息事寧人, 反而讓寶寶學會了“情緒勒索”。

第三:如果寶寶還是鬧個不停, 那就不得不採取“平靜中斷法"了。 平靜中斷法(time-out)是多家權威機構支援的有效管教方式:對付孩子做錯事的最佳方法是將孩子暫時隔離, 不關注他、不給他玩具、不跟他玩。 把他帶去一個指定的隔離區,

Advertisiment
比如書房, 或者客廳的某個角落, 讓他冷靜一到兩分鐘。

寶寶打人、搶玩具

碰到這樣的情況, 家長往往是最緊張的:天哪!我的寶寶居然是個 壞孩子!這樣的行為需要家長正確引導, 但不要給寶寶貼上“壞孩子”的標籤。

實際上, 寶寶的心聲是:他人離我太近了, 可能會傷害到我, 我要保護好自己, 我不允許別人來控制我。

1歲左右的孩子的大腦皮層還未發育成熟, 主要受腦幹控制, 以肢體行為表現出來, 如推人、搶玩具等, 寶寶對其沒有控制, 並沒有意識到他在這樣做。 家長需要意識到這個問題, 不要批評孩子也不要生氣, 這個情況需要冷靜的處理。

冷靜把寶寶地帶離現場, 家長對另一個孩子道歉。 這個階段的孩子還不能理解分享的概念,

Advertisiment
所以家長需要溫柔地把玩具拿回並還另一個孩子。 如果孩子開始哭鬧, 家長不要給予任何注意, 因為不要加強孩子的哭喊行為。

如果孩子停止哭鬧鎮靜下來, 要擁抱孩子告訴他做得很好, 告訴他:“媽媽知道你不是故意的, 你只是喜歡那個東西, 不想和別人分享, 但那個玩具不是你的, 我們不能打人/搶別人的東西。 ” 講道理要簡短明確, 再強調一次, 太多大道理寶寶聽不懂的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