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療法治療白癜風, 是以經絡學說為主要理論依據。 通過刮痧治療, 達到疏經通絡、活血祛瘀、行氣補氧的作用。 使白斑病灶得到營養和氧氣的補充, 從而恢復人體自身的愈病能力。
刮痧療法除對白癜風局部病灶有直接治療作用外, 還可通過經絡的作用, 達到治療白癜風的目的。 因肺為腎之母, 主皮毛和白色;腎為膀胱相表裡, 所以刮痧治療時, 取肺俞、大腸俞、腎俞、膀胱俞, 以及肺經的俠白穴;腎經的複溜穴;大腸經的上廉、下廉穴;膀胱經的合陽穴。
一、適應證
刮痧療法適宜治療Ⅳ度瓷白色的白癜風。
Advertisiment
二、刮痧藥液的配製
刮痧時需用滑而不膩的刮痧液, 其目的是, 保護皮膚、滲透藥液等。 治療白癜風所用的刮痧液一般常用活血化瘀、行氣祛風的藥物, 如紅花、當歸、姜蟲、全蟲等。 將其浸泡在植物油內24小時, 用溫火煎至藥物變黃, 把藥撈出, 即可使用。
三、刮痧方法
先將刮痧液輕薄的塗在白斑處的皮膚上, 使其均勻的覆蓋白斑, 又不能流到它處, 用右手持刮痧板, 使刮痧板與皮膚呈45° 角, 用適當力量由上往下刮,
Advertisiment
刮痧手法的輕重, 應視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 身體健壯無其他臟器疾病者, 用重刮;皮膚“999皮膚網”表面可見紅色或暗紅色痧點, 並可融合成大片, 5~7天 痧點消失, 可每週1次, 一般7次為一療程。 體弱多病者可輕刮;每天輕輕梳刮白斑表皮, 表皮不見痧點, 1日可刮數次。
四、注意事項
術前應檢查刮痧板邊緣, 如邊緣不圓滑, 或有缺損便不能用來刮痧。 術前應對白斑病灶及器具進行常規消毒。 刮時用力應均勻, 不得刮破皮膚。 外傷型白癜風, 應慎用或不用刮痧療法, 尤其不能刮破白斑以外的正常皮膚, 以免發生同形反應。 孕婦忌用刮痧療法。
Advertisiment
【概述】
癇證又稱“羊癲瘋”, 癲癇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疾病。 其特徵為卒然昏僕, 強直抽搐, 移時自醒, 醒後如常人, 本病多見於青少年, 男性多於女性。
【病因病機】
1、先天因素 癇病始于幼年者, 與先天因素密切相關。 先天因素有兩方面:一是胎兒因母體受驚恐, 使母體及胎兒氣機逆亂, 肝腎受損;二是父母稟賦不足, 或父母本患癲癇, 導致胎兒精氣不足, 影響胎兒發育。 出生後, 易生痰生風, 導致癲癇發作。
2、七情失調 主要責之於驚恐。 驚則氣亂, 恐則氣下, 造成氣機逆亂, 進而損傷肝腎, 致使陰不斂陽而生熱生風, 易致癲癇發作。
3、痰迷心竅 過食醇酒肥甘、脾胃受損、精微失布, 濕濁內聚成痰;或勞傷思慮, 臟腑失調, 氣鬱化火, 火熱煉液成痰,
Advertisiment
4、腦部外傷 由於跌僕撞擊, 或出生難產, 均能導致顱腦受傷。 外傷之後, 氣血瘀阻, 血流不暢, 則神明逆失;筋脈失養, 則血虛動風而抽搐。
【證候特徵】
癇證發作時雖有典型症狀, 但病情各有不同。 發作時間有長有短, 有數秒鐘、數分鐘乃至數小時。 發作間歇有久有暫, 有每日發作或日發數次, 乃至數日一發者, 甚則幾年一發發作程度又有輕重之別, 輕則僅有呆木無知, 不聞不見, 不動不語, 面色蒼白, 但無抽搐。 病人可突然中斷活動, 手中物件突然落失或頭突然向前傾而迅速抬高, 重則來勢急驟猝倒號叫, 抽搐涎湧, 小便自遺昏不知人, 蘇醒後對發作情況一無所知,
Advertisiment
【治療】
1、痰火內盛
取穴:長強、鳩尾、陽陵泉、筋縮、豐隆、行間。
刮拭順序:先刮背部筋縮穴, 然後刮前胸鳩尾再點按長強, 接著刮下肢陽陵泉至豐隆最後重刮行間。
刮拭方法;瀉法
方義:長強、鳩尾交通任督, 調整陰陽為治癇要穴;陽陵泉為筋穴, 配督脈之筋縮可解痙止搐;豐隆和胃降濁, 清熱化痰;行間清肝膽之火, 共奏開竅止搐,豁痰清熱,平肝熄風之功。
2、痰火內盛
取穴:長強、鳩尾、陽陵泉、 筋縮、風池、太沖、豐隆
刮拭順序:先刮後頭部風池,然後刮背部筋縮,再刮前胸鳩尾,點按長強,刮下肢陽陵泉至豐隆,最後刮太沖。
刮拭方法:瀉法
方義:長強、鳩尾、陽陵泉、筋縮,如前近述,風池配太沖平肝熄風;豐隆清熱化痰。
3、心腎虧虛
取穴:百會、腎俞、肝俞、神門、心俞
刮拭順序:先點按頭部百會穴,然後刮心俞至腎俞,再刮前臂神門。
刮拭方法:補法
方義:百會醒神開竅;心俞神門養心安神;腎俞、肝俞調補肝腎。
共奏開竅止搐,豁痰清熱,平肝熄風之功。2、痰火內盛
取穴:長強、鳩尾、陽陵泉、 筋縮、風池、太沖、豐隆
刮拭順序:先刮後頭部風池,然後刮背部筋縮,再刮前胸鳩尾,點按長強,刮下肢陽陵泉至豐隆,最後刮太沖。
刮拭方法:瀉法
方義:長強、鳩尾、陽陵泉、筋縮,如前近述,風池配太沖平肝熄風;豐隆清熱化痰。
3、心腎虧虛
取穴:百會、腎俞、肝俞、神門、心俞
刮拭順序:先點按頭部百會穴,然後刮心俞至腎俞,再刮前臂神門。
刮拭方法:補法
方義:百會醒神開竅;心俞神門養心安神;腎俞、肝俞調補肝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