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殃及幼稚園!這種傳染病到底多可怕?!

皰疹性咽峽炎來襲, 5歲以下寶寶易中招

其實, 皰疹性咽峽炎好發於夏季, 是一種特殊類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為兒童時期常見病、高發病。

病因:皰疹性咽峽炎由腸道病毒引起, 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

症狀:起病急, 初期發現寶寶咽部紅腫, 口腔內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皰疹, 皰疹周圍有紅暈, 1-2日後可形成潰瘍, 由此引起吞咽難受、進食哭鬧、不願進食等症, 病情加重時伴發高熱、嘔吐、驚厥、精神不振。

易感人群:6個月-5歲兒童

傳播途徑: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 也可通過被唾液、皰疹液污染的食具、玩具、毛巾等傳播,

Advertisiment
傳播速度快, 傳染性強, 呈散發性或流行性。

一般情況下, 皰疹性咽峽炎潛伏期為3-5天, 在此期間, 寶寶不會出現任何不適症狀, 1-2天后, 寶寶食欲會下降, 吃不下飯, 這是發病的早期訊號, 媽媽要及時發現, 如寶寶突發高燒38-40℃, 上顎粘膜出現水皰, 就要密切留意寶寶情況, 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哦。

皰疹性咽峽炎VS手足口病, 區別在哪?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症狀較為相似, 很多媽媽都會把它們混淆。 主播支招給媽媽們, 讓媽媽們更易辨別, 以下是兩者的區別:

區別1:病原體不同

兩者均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 但皰疹性咽峽炎的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 而手足口病最常見的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16型病毒和71型腸道病毒。

Advertisiment

區別2:皰疹位置不同

皰疹性咽峽炎患兒只有口腔內有皰疹, 如口腔咽齶部位、懸雍垂的黏膜上, 而手足口病患兒口腔、手、足、臀、膝關節、肘關節等部位都可出現皰疹, 且手足口病部分患兒口腔沒有皰疹, 僅手足出現皮疹。

區別3:嚴重程度不同

皰疹性咽峽炎極少出現重症患兒, 而手足口病部分患兒會併發心肌炎、腦炎、肺水腫等重症, 嚴重時個別患兒甚至會死亡。

面對皰疹性咽峽炎不要慌, 對症治療是關鍵

夏季正值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 如果寶寶不幸中招, 媽媽需精心護理, 以減輕寶寶的痛苦, 護理可從發熱和咽痛兩大症狀入手。

針對發熱, 就要進行降溫, 分為物理降溫和藥物降溫。

物理降溫:寶寶體溫超過37℃, 用熱毛巾擦拭寶寶大動脈附近的頸部、腹股溝、肘窩、後背等,

Advertisiment
通過水分揮發帶走寶寶體內多餘的熱量。 擦浴時, 可以稍微用點力, 增加出汗的速度, 但不要傷到寶寶。

藥物退熱:寶寶發燒超過38℃, 建議用藥物退熱, 因為寶寶長時間高燒腦部易受到損害, 所以應適時根據醫生指導, 給寶寶服用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 如果一種藥物退熱效果欠佳, 可交替使用, 注意用藥間隔時間不低於4小時, 且用藥總量一定要合理。

針對咽痛, 不僅要調整飲食, 還要做好口腔護理。

飲食調整: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食物為主, 比如稀粥、米湯、米糊等, 切忌幹硬、煎炸、油膩的食物。

口腔護理:清晨用淡鹽水漱口或少量多次飲水, 沖刷口腔內病毒及補充體內流失的水分。

Advertisiment

藥物處理:如果口腔有潰瘍, 用喉康散噴潰瘍處或者用康復新液含漱, 以消炎、修復潰瘍面、緩解疼痛。

皰疹性咽峽炎大爆發, 5點小tips巧預防

皰疹性咽峽炎會讓寶寶“受罪”, 甚至造成寶寶持續高燒, 口腔潰瘍難以進食, 所以, 做好預防是關鍵。 目前暫沒有特效藥能夠預防這種病症, 但牢記5個小tips卻能收到不錯的預防效果:

tips1.避免去人多的地方

皰疹性咽峽炎傳染性強, 為避免寶寶染病, 儘量少帶寶寶到人群密集、空氣不流通的場所, 如幼稚園有小朋友患病, 讓寶寶少與TA接觸。

tips2.定期清洗寶寶用品

寶寶常用的餐具、水杯、毛巾如沾了患兒的唾液, 使用後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媽媽應定期對寶寶用品進行清洗消毒, 減少感染機會。

tips3.注意口腔衛生

Advertisiment

年齡較小的寶寶自己不會刷牙, 口腔中容易有細菌滋生, 媽媽應每日幫寶寶刷牙, 護理好寶寶的口腔。

tips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讓寶寶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 飯後記得喝水, 少吃煎炸油膩的零食, 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 規律飲食。

tips5.提高身體免疫力

讓寶寶多到戶外運動, 參加體育鍛煉, 增強自身免疫力及抗病能力, 同時避免感冒, 減少患病機率。

在天氣炎熱的夏季, 寶寶體內水分流失加快, 抵抗力稍差的寶寶往往容易上火。 寶寶上火又不懂用語言表達, 所以媽媽要提早瞭解寶寶的眼角、舌頭、手心等外顯出來的上火症狀。 那寶寶上火有什麼症狀呢?寶寶上火後如何快速降火?所謂的降火蔬菜、水果寶寶真的能吃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