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則消息造成了很多媽媽的恐慌, 親吻孩子會傳染疾病, 以後還能不能好好和孩子親近了?
為幫助媽媽們更好的瞭解“皰疹性咽峽炎”, 作為一個做了無數育兒科普的兒科診所的微信運營, 我將我家孩子患皰疹性咽峽炎的親身經歷寫出來, 希望能給媽媽們一點幫助。
去年春天, 我家孩子3周歲, 有一天她突然跟我說嘴巴裡疼, 我檢查後發現她喉嚨附近長了個潰瘍。 當時我沒有在意, 以為是天氣乾燥, 給她吃的水果少了才導致的普通潰瘍。
我馬上榨了一杯果汁給她喝, 她很艱難的一小口一小口把果汁喝了,
Advertisiment
到了第二天, 她又跟我喊嘴巴疼, 我拿小電筒一看, 發現潰瘍從一個變成了三個。 開始我擔心是手足口, 仔細查看她的手腳, 發現沒有長皰疹的跡象。 手足口, 顧名思義就是手足上長皰疹, 那她只有嘴巴裡有, 想必不是。
不是手足口, 那這種症狀就可能是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都由同一類病毒引起, 手足口病是法定傳染病, 所以家長對它瞭解越來越多, 而對皰疹性咽峽炎就有些陌生。 其實這兩個病的症狀有些相似, 都會在口腔裡看到皰疹潰瘍。
和手足口病一樣, 皰疹性咽峽炎也是自愈性疾病, 目前沒有針對這類疾病的疫苗和特效藥,
Advertisiment
但皰疹性咽峽炎近95%是病毒引起的, 起病急, 孩子患病後體溫迅速升高,容易導致高熱抽搐,要迅速送往醫院。 一般情況下, 要2-3天孩子的體溫才能降下來, 孩子燒退了之後, 就進入最難受的“潰瘍期”, 嘴巴裡的創面不僅疼痛難忍, 還會不停的流口水, 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要預防感染。
由於擔心高燒引起抽搐, 我定時給孩子測體溫, 大概是第二天半夜開始發燒, 體溫一路飆升到39.8, 吃了退燒藥, 體溫降下去, 藥效一過, 體溫立刻又蹭蹭蹭的往上升。 嘴巴潰瘍疼痛再加上發燒, 孩子哭鬧不止。 再檢查口腔, 發現嘴巴裡的潰瘍已經密密麻麻,
Advertisiment
打電話給熟悉的兒科醫生諮詢, 得到的建議是在家觀察, 要鼓勵孩子多喝涼水, 涼水有鎮痛作用, 還能把創面沖刷乾淨, 也可以給孩子喝鮮榨果汁。 雖然孩子嘴巴痛, 但是還是要鼓勵她多吃點東西, 喝點溫牛奶, 熬的米油, 蒸的雞蛋羹等。
得到醫生的建議後, 我每天堅持給她喝涼開水, 給她榨果汁熬米油, 高燒就給她吃點退燒藥, 大概到了第六天, 孩子嘴巴裡的情況好了很多, 剛開始發紅的那些慢慢變白, 創面開始有癒合的跡象, 孩子的精神也好了很多。
對了, 差點忘記說了, 孩子是我親自帶的, 很注意衛生, 我和她爸爸兩個人沒有得皰疹或口腔潰瘍,
Advertisiment
其實皰疹性咽峽炎其實多在孩子之間傳播, 成人親吻導致感染的幾率很小。
預防“皰疹性咽峽炎”最重要的措施就是勤洗手, 預防病從口入, 要保證室內通風, 讓孩子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地方。 一旦發現孩子患病, 除了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還要注意和其他孩子保持隔離, 避免疾病進一步傳播。